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

文章作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访问次数: 发布时间:2015-11-18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201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既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生产、研究与开发工作,又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管理和经营等工作,具有扎实的材料类专业基础、良好的创新素质、较强的工程能力、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的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课程设置

工程制图、普通化学、电工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材料近代研究方法、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等课程。

四、专业模块方向设置

1高分子材料: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成型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高分子合成工艺学、聚合物改性、功能高分子、毕业设计(论文)等。

2高分子成型与模具: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传热学与流体力学基础、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塑料成型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塑料成型机械、模具制造工艺学、毕业设计(论文)等。

3金属材料与成形加工:材料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与设备、材料成型原理、合金及熔炼、材料成型过程控制、工厂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4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材料热工基础、无机材料科学、无机材料机械设备、陶瓷工艺原理、耐火材料工艺学、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窑炉设计、工厂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学制、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

学制:基本学制为四年,弹性学制不超过六年。

学分要求:本专业须修满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学分186学分,其中平台课101学分,模块课和课程群75学分,方准毕业。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学时与学分比例

学时学分汇总表

课程类别

学分学时

平台

专业方向课

课程群

(含素质教育4学分, 7学期完成)

公共基础平台

学科基础平台

高分子

模具

金属

无机非

理论课

实践教学

理论

实践教学

理论课

实践教学

理论课

实践教学

理论课

实践教学

高分子

模具

金属

无机非

待定 3 学分

学分

19

8

0

0

0

0

0

0

0

0

0

6

27

学时

288

128

0

0

0

0

0

0

0

0

0

416

学分

24

0

1.5

0

0

0

0

0

0

0

0

25.5

学时

368

0

36

0

0

0

0

0

0

0

0

404

学分

13

9

3.5

4

0

0

0

0

0

0

0

29.5

25.5

25.5

25.5

学时

192

144

84

64

0

0

0

0

0

0

0

484

420

420

420

学分

5

10

1.5

8

2

8

0

0

0

4

1

26.5

24.5

16.5

21.5

学时

96

170

36

128

48

128

0

0

0

64

24

478

430

302

390

学分

3

5

5.5

7

4

9

4

18

1

8

2

24.5

26.5

32.5

23.5

学时

48

80

132

112

96

144

96

288

24

128

48

468

500

572

436

学分

0

0

0

11

2

13

4

13

1

20

1

13

17

14

21

学时

0

0

0

176

48

208

96

208

24

320

24

224

304

232

344

学分

0

5

11

2

0

2

0

2

5

0

4

18

18

23

20

学时

0

80

264

32

0

32

0

32

120

0

96

96

376

376

496

440

学分

0

0

16

0

0

0

0

0

0

0

0

16

学时

0

0

384

0

0

0

0

0

0

0

0

384

合计

学分

64

37

39

32

8

32

8

33

7

32

8

186

学时

992

602

936

512

192

512

192

528

168

512

192

3330

3330

3322

3330

占总学分比例%

34.4

19.9

21.0

17.2

4.3

17.2

4.3

17.7

3.8

17

4.3

3.2

占总学时比例%

29.8

18.1

28.1

15.4

5.8

15.4

5.8

15.8

5.06

15.4

5.766

2.88

七、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计划安排

见附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表.pdf

八、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见附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pdf

上一篇: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下一篇:包装工程专业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