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硕果怀身,托后浪摘星。几多时,功名不望;立高就,后辈敬仰。育人之路,你走出很远,着眼之处,却不只远方,登台上你流芳四座,入幕后你醉心报国。煌煌之果,何以摘取?且看裴莹先生淡然取之。
深耕教育,勇于创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来到郑州大学开展教学工作的十年里,裴莹老师先后讲授本科生课程《高分子成型机械》、《资源材料与可持续发展》、《天然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实验》、《材料化学实验》,以及硕士研究生课程《生物材料学》。网上教评连续数年被评为优秀教师,深受教育界的好评。
此外,裴莹老师还为我校教学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曾发表教改论文2篇,获得2021年郑州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工科组一等奖第一名,在2019年被评为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郑州大学教改项目、省级一流课程认定、省级线上一流课程认定各1项。这些成就无不表现裴莹老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裴莹老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将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作为“责任田”不断深耕细作,锻造实践育人“金课堂”。以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靠厚实的专业知识折服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筑起学生知识的高塔,以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讲解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得到学生的一致喜爱。其鲜明的教学特色已经成为我校我院一道独特而又靓丽的风景。
深稽博考,硕果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十年中,裴莹老师深耕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方面。她围绕天然高分子的加工、组装机理和功能化应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提出了以高分子溶解加工方式对制革含胶原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新途径;开发了以离子液体和无机盐水溶液为代表的皮胶原溶剂体系,揭示了皮胶原溶解机理及溶液行为;从分子尺度揭示了胶原蛋白和丝蛋白在溶液中的组装及再生机理,为蛋白质材料的构建及结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从大分子聚集态结构设计入手,构建一系列天然高分子基功能化材料,解析其构效关系,开拓了天然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用、催化和吸附的应用。
裴莹老师认为自己在科研道路上一直走到现在的主要动力是自己的一腔热爱以及自己挖掘到的生活、工作中的“养分”。她表示,在自己从事科研的这么多年里,她也有过疲惫的时候。但裴莹老师说:“相比于‘躺平’,我更喜欢精进。”多年以热爱为驱动力的她,可以在实验室待上一天,去沉浸在实验中,虽然身体疲倦,但内心由此产生满足感与成就感促使她满怀热情、不断前进。对她来说,这些东西就是让自己不懈精进的“养分”。同时,“精进”也推动她走向更加轻松的状态。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这样一种科研态度下,裴莹老师钻坚研微,科研成果丰富。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并成为2022年度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以一作或通讯在诸多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1篇被郑州大学主页作为亮点报道,1篇论文获省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甘做春泥,育养桃李
“学而不厌,欲育人者先育己;诲人不倦,春泥护花花更艳”。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裴莹老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学生的本科、研究生培养中,始终以学生的道德培养为首要任务,言传身教,教育学生踏实做事,为人真诚。
“读书需具乾坤眼,育人常怀雨露心”,裴莹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在平时,裴莹老师提倡学生阅读一些有关历史的、社会的、哲学的书籍。对于“内卷”,裴莹老师强调“要分清楚哪些是真正的‘卷’,哪些是虚伪的‘卷’,你做的那些努力,有没有提高你自身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你将来立足于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它其实是在求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养成的。”裴莹老师还鼓励学生有问题主动问老师,并表示十分乐意与学生探讨问题。
热心公益,全面发展
这个世界的美好,莫过于爱在循环,善被传递。裴莹老师作为骨干力量,多年来投入生物质资源与材料河南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先后投入“皮革化学与工程”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质方向”的专业学科建设。在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同时,裴莹老师积极参加工会的各项活动,热心公务,思想及政治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获得院系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而且裴莹老师结合在文艺方面的自身优势,积极报名并顺利入选了校合唱团、校舞蹈团,成为学校文艺团队中的新生力量。同时作为院系的文艺骨干,她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历年校迎新文艺的准备与排练活动中,支持院团队顺利进入精品汇演的队列。之后,裴莹老师参加了“建党100周年七·一汇演”,以及“喜迎二十大经典诵读”等文艺活动,始终以积极向上的姿态代表材料学院职工展现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文艺新风貌。
裴莹老师于2019-2020被评为郑州大学工会活动积极分子。世间事,唯其难,方显珍贵。裴莹老师向我们证明了:世界很大,力量虽小,但却踏实。因为与爱同行,所以步履坚定!
不负青春,不负遇见,全面发展,也许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有光。(供稿人:王博,李佳怡,郝思涵,杨坤,甄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