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郑大邮箱
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
郑州大学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
      

我院低碳环境材料研究所在全固态锂硫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5年04月22日  点击:[]

近日,我院低碳环境材料研究所在全固态锂硫电池LSB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采用不易燃的固态电解质取代易燃的液态电解质(LE,是改善LSB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与无机固态电解质相比,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凭借其本征柔性及界面自适应特性,更易与体积变化明显的硫正极形成稳定的电极-电解质接触,从而保障硫反应的充分进行。然而,SPELSB的研究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其研究仍采用SPE基锂电池(无硫正极)和LELSB(无SPE)的设计思路。这些设计均未考虑SPE和硫正极共存所带来的挑战和问题,使SPELSB的性能远低于LELSB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系统探讨了SPE和硫正极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导致的问题首先,SPE与多硫化物(PS)的相互作用更强,导致SPE中的“穿梭效应”更难抑制。其次,PS可腐蚀SPE中常用的阻隔层,阻碍锂离子传输。然后,SPE较差的浸润性,导致修饰SPE/硫正极界面的策略失效。接着,PS易聚集于SPE中的极性位点处,影响锂离子传输。最后,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为SPELSB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成果以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Different Designs Dependent on Their Interaction with Sulfur Cathodes” 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第一单位,我院2022硕士生邵军珂为本文的第一作者,郭峻岭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特别资助等基金的支持。(供稿人:邵军珂

文章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2415864

37F9A

SPE和硫正极相互作用导致的问题

上一条:我院行政党支部召开集体学习会 下一条:我院行政党支部召开集体学习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