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郑州大学材料学科国际化进程,深化前沿科技合作,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2024年6月29日至30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瑞波率领由青年学术骨干组成的代表团赴新加坡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此次出访聚焦科研合作、人才引育与学科声誉提升三大核心目标,访问行程涵盖全球顶尖学府南洋理工大学(NTU,2025年QS材料学科全球排名第2)和新加坡国立大学(NUS,2025年QS材料学科全球排名第6),取得了一系列务实且富有成效的交流成果。
第一站:深入走访南洋理工大学,聚焦科研前沿与人才引育
6月29日,代表团首站走访了NTU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以及新加坡国家3D打印中心。代表团重点考察了NTU校长讲席教授Upadrasta Ramamurty团队在金属材料增材制造和力学性能研究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与该学院博士后及在读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王瑞波一行首先介绍了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发展情况、研究方向及近年来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他鼓励在NTU学习深造的中国博士后和学生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争取产出高水平成果,并详细介绍了学校及学院的人才引进政策,欢迎青年学者加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将全方位协助做好相关工作。随后,代表团参观了新加坡国家3D打印中心,了解3D打印中心各类增材制造系统及其相关应用。代表团还系统了解了新加坡在增材制造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未来技术发展,为双方在先进制造领域的合作拓展了新思路。

第二站:加强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对接,推动多维度深层次合作
6月30日,代表团访问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学院材料系、化工系的谢建平教授、何超斌教授,以及三位青年教师(毛献文、林艺良、何迁)展开了座谈交流并到实验室进行了参观,部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的郑州大学毕业生及联合培养博士生也参与了此次交流。

在座谈会上,谢建平教授首先对代表团表示热烈欢迎。随后详细介绍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院系设置、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机制与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近年来聚焦全球关键科技发展方向,在创新生物材料、可持续发展和交叉学科研究等领域展现出卓越的科研实力。特别指出其领导的BioNanoMetals科研团队在学科建设、科研突破和国际合作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王瑞波系统介绍了郑州大学及学院的整体发展状况,重点展示了学院在关键金属材料、尼龙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超硬材料等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分享了学院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战略布局。他特别强调学院在学生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特色优势,积极推动国际化办学与学生多元发展,致力于构建全球视野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王瑞波在交流中诚挚表达了学院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高度重视与迫切愿望。他表示,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备良好的科研平台、稳定的支持机制和广阔的成长空间,热切欢迎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青年学者加盟。希望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各位专家学者能够积极推荐优秀博士毕业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等高水平人才,到郑州大学材料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共同推动中新高校间的人才流动与合作交流,携手打造国际一流的科研与教育平台。
随后,双方就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合作、师生互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未来的合作方向达成初步共识。谢建平教授等表示愿意与郑州大学材料学院共同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支持两校在人才培养与科研协作方面的长期合作,携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王瑞波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赴新加坡访问,以实质性学术合作为基础,标志着郑州大学材料学院迈入全球科研创新网络的重要一步。通过与世界一流高校的深度对接,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合作平台,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及服务国家和区域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深化互信合作,赋能“双一流”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
此次新加坡之行,进一步加深了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新加坡一流高校在研究生联合培养、青年教师访学交流、科研合作及项目联合申报等方面的合作基础。通过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不仅拓展了双方在学术科研领域的认知与了解,也展现出广阔的合作前景。双方一致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在科研协同攻关、人才联合培养、国际会议与高端论坛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与联动,共同推动务实合作走深走实,持续赋能“双一流”建设与中原地区材料产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