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高校科研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8月22日,由中共新密市委、新密市人民政府主办,郑州大学、河南省科技创新促进中心、新密市科学技术局、新密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原创新创业港共同承办的“四题联动・科创新密”暨科技赋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活动,在新密市科技创新创业综合体2号楼四楼路演厅举行。新密市委书记程洋、新密市委办主任张海军、新密市政府副市长王景 ,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利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王海龙、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乔宪丽、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靳亲国与郑州大学高温耐火材料团队、新密市92家重点企业代表共同出席,开启校地协同创新、共促产业升级的新征程。活动中,河南省新型耐火材料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启动仪式成为焦点环节,服务团团长马成良教授详细介绍了服务团工作规划,为新密市耐火材料产业升级、科创赋能指明了发展方向。

程洋在致辞中指出,新密坚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市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发展动能加速集聚,在产业创新领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被授予“中国耐火材料之都”称号。当前,新密正着力构建“产业立题、企业出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的协同创新机制,将依托省新型耐火材料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独特优势,贯通“关键技术突破—产品开发—行业应用”全链条,用“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新密耐材企业的产品层级和核心竞争力。
王利国在致辞中指出,郑州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始终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核心使命。学校科研成果丰硕,为河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新密市优势及未来产业潜力大,此次“四题联动·科创新密”科技赋能专项行动,构建了“产业立题、企业出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联动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之举。在高温工业新材料领域双方合作已久,服务团将强化 “答题” 能力、深化机制创新等,为新密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共推 “科创新密” 落地,助力新密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马成良教授代表服务团发布了年度服务计划,赋能新密耐火材料产业。团队传承发扬创始人钟香崇院士“耐火精神”,秉持 “自主创新服务产业” 理念,以 “四题联动”为企业赋能。团队将持续深入企业调研更新需求库,设立 48 小时线上需求直通车及每月办 “企业问诊日”。在技术端推动成熟技术转化落地,人才端实施 “双导师制” 培训,高校与企业导师协同定制课程育人。同时,参建 “新密耐火材料产业创新云图” 数字平台,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将论文书写于生产线,使成果留驻于车间中”,加速成果转化助力新密产业升级。
在成果路演活动中,服务团7 位教授围绕耐火材料关键共性问题,逐项进行科研成果发布,成果聚焦企业生产痛点,涵盖固溶改性镁砂、非氧化物复合材料、高性能耐火浇注料、绿色高温胶凝材料、极端环境材料、精细氧化铝粉体材料和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等技术,每项成果均附带实验室验证数据、中试案例及产业化可行性分析,直观展现技术落地价值。在随后的校企座谈会上,新密市90余家耐火材料企业代表围绕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与郑州大学高温耐火材料团队专家展开热烈交流。企业代表面临的难题与服务团年度工作计划高度契合,为后续深度合作筑牢了根基。

此次 “四题联动・科创新密” 活动,成功搭建起郑州大学与新密市政府、企业间的精准合作平台,更通过河南省新型耐火材料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启动和工作计划发布,为新密重点产业升级提供了可落地、可推进的具体方案,标志着校地双方在科技赋能产业升级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未来,郑州大学材料学院将持续支持服务团开展工作,以 “四题联动” 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新密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更为强劲的科技与人才支撑,携手谱写校地协同创新、共赢发展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