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斯洛文尼亚国家化学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Chemistry, Ljubljana)马宇飞副教授团队联合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修敏老师,在新型单原子催化剂构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传统单原子催化剂(Single-Atom Catalysts, SACs)中,金属单原子(M1)与载体之间往往存在强相互作用,使 M1 位点呈高价态,在某些需要金属态活性中心的反应中催化性能受限。单原子合金催化剂(Single-Atom Alloys, SAAs)通过金属-金属配位实现 M1 位点的金属态,并展现 free-atom-like d state 的电子特征。然而,SAAs 中金属键较弱,通常需极低负载量或昂贵设备合成,且稳定性有限。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在 SACs 载体表面引入2-3原子层的纳米金属层,构建出新型表面单原子合金催化剂(Surface Single-Atom Alloys, SSAAs)—Pt1-MoL-Mo2C SSAAs。该体系兼具 SAAs 的 free-atom-like d state电子结构与 SACs 可调控载体的多样性。在 1 M KOH 电解液中,Pt1-MoL-Mo2C SSAAs 实现了仅需 12 mV 的过电位即可达到 10 mA cm⁻² 的电流密度,Tafel 斜率低至 17 mV dec⁻¹,性能远超传统 Pt1/Mo2C SACs、Pt1-Mo SAAs 以及商业 20% Pt/C 催化剂,并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该工作不仅提出了一种融合 SACs 与 SAAs 优势的新范式 (SSAAs),拓展了单原子催化剂的类型,也为 SSAAs 的合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关研究成果以“Surface Single Atom Alloys for Alkalin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材料期刊《Advanced Materials》(DOI: 10.1002/adma.202502989)上。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该成果的共同通讯单位,李修敏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欧盟欧洲研究委员会(ERC)、河南省科技厅等多项科研项目资助。(供稿人:李修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