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一切都离不开为火箭提供动力的发动机。而鲜为人知的是,我国火箭发动机的起源是在秦岭深处的一个小山沟。
这个小山沟名叫红光沟,位于陕西省凤县,是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的前身——067基地所在地。这里是中国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诞生了我国第一台远程火箭发动机、第一台姿态控制发动机等无数个航天第一。2019年,这里被列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也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山沟里的神秘基地
20世纪60年代,根据中央关于加强战备、加强三线建设、建立巩固的战略大后方的指示,当时国家主管火箭等航天器研制的第七机械工业部决定,在三线地区新建大推力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生产基地。
当时,勘查小组严格执行保密要求,以“地质队员”身份勘察筹建地点。经过多次翻山越岭、千辛万苦实地踏勘,以尽量分散隐蔽、不易被飞机侦察发现为原则,最终确定将发动机设计部及相关研究生产厂、试验站设在秦岭深处的凤县安河沟内。
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
不久,上万名三线人陆续来到这里。他们发现,此处三面环山、荒草遍地、交通不便,天黑之后还时时有野狼嚎叫,睡觉时需要在身边放一根棍子防身。
面对这一切,大伙没有埋怨,更没有退缩。经过近5年的攻坚克难,1969年12月,067基地建成投产,成为我国航天系统第一个建成投产的三线基地。因保密需要,基地下属某重点单位对外号称红光机械厂,凤县在该区域专门设置了人民公社级政府机构——红光公社,该区域便被人们称为红光沟。
留名要留集体名
“留名要留集体名,计利要计天下利”是从老一代航天人传下来的名利观,这既是航天系统工程的性质所决定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出于保密的要求。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航天就特别强调保密。保密是那个年代国防和尖端科技最大的特色。
“干惊天动地事 , 做隐姓埋名人”是航天人一生的写照。在红光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
傅永贵,曾担任067基地发动机主任设计师。面对上级“尽快研制出姿态控制发动机”的要求但又没有实验室的困难,他和同事一起将河沟旁一座废弃厕所改造成“厕所试验室”。男厕所作为观察室,女厕所成为试验室,男女厕所之间装上有机玻璃当作防爆观察窗。在这个简陋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傅永贵和同事们居然先后解决了催化剂、推力室结构设计等问题,让这里成为中国姿态控制发动机的“诞生地”。
067基地的“厕所试验室”
杨敏达,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三设计部技术员。1967年他主动报名,和新婚妻子一起从北京来到红光沟,进行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杨敏达先后参与和主持完成了数十种、上千台次液体火箭发动机泵的研究试验工作,装机上天成功率达100%。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忍受着癌症晚期的折磨,仍然带领大家加班加点改造液流试验系统,连续上了28个夜班,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
从1965年到1993年的20多年,在绵延21公里的红光沟里,一群默默奉献的航天人埋头苦干,终于使这里成为集研、产、试、管、服功能配套齐全的综合性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形成了“一条红光沟,两代发动机,服务三大总体院,四个核心区,并应用于弹、箭、星、船、器五大领域”的事业格局,这个小山沟创造的奇迹足以让人惊叹。
“神秘、神奇、神圣”的201洞
红光沟最具特色的是神秘的201洞展览区。201洞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泵水力试验室,工程代号201,是当年的绝密工程,如今已面向世人开放。
201洞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共3层,诞生了多项航天试验数据。
航天六院退休职工王建军,1981年一参加工作就在这里。据他回忆,参加工作的第一天,201洞时任主任杨敏达亲自带着他走进了这个看似普通的山洞。洞内是一条幽长的通道,铺设着钢轨,灯光有些昏暗。一直走了近两百米,突然眼前一亮,一间宽敞明亮的大厅映入眼帘,有几层楼高。
201洞展区
穿过大厅,他们来到实验间,里面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泵水力试验台。简单介绍情况后,杨敏达面色凝重地对他说:“今后在这里工作,对洞的结构、产品型号、试验数据等一定要保密,绝不能说出去。特别是泵的试验参数和数据是绝对保密的,它关系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安全。”这成为王建军参加工作后的第一节保密课。
王建军是红光沟二代,他回想起高中时的一天早晨,爸爸小声对妈妈说:“今天中午我要去看试车。”当时他还纳闷地说:“我爸又不是没坐过车,看试车干什么?”妈妈略显神秘地说:“你不懂,等你参加工作就知道了,现在保密。”后来他才知道试车就是火箭发动机试验。
王建军感叹地说:“我一直到上单位的技校才知道067基地是干什么的,也是在技校时第一次看了试车。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保密就一直伴随着我,保密这根弦儿一刻也不敢松。”而王建军只是红光沟上万个普通职工的缩影。
1993年,067基地开始逐渐从红光沟迁出,如今它的名字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但属于它的保密工作优良传统仍在传承。
本文原载于“保密观”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1_BAVziXSP46j64zWGVs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