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至12日,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前沿论坛暨第15期CAA青年科学家论坛在郑州圆满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郑州大学、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中原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承办,河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河南省自动化学会、中科深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办。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段广仁院士应邀出席论坛,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青年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梁静教授主持。
刘校长介绍了郑州大学近年来发展情况并高度评价了论坛的学术价值和意义,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孙长银教授对莅临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和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大会报告由段广仁院士领衔,东南大学孙长银、华中科技大学曾志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智军、武汉科技大学柴利、北京理工大学孙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庆雷、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连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程龙、东南大学虞文武等十位知名专家学者依次登台讲授,9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30余位国家优青、青千、青长、青年拔尖人才先后做了10场大会报告和38场特邀报告,400名师生现场聆听报告,围绕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热点,开展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大会主席梁静、贺威等代表学会向报告专家学者颁发感谢证书。
大会合影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致欢迎辞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孙长银教授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段广仁教授做大会报告
电气工程学院分会场有6位特邀专家进行了大会报告,该分会场由电气工程学院梁静教授和曾庆山教授主持。武汉科技大学柴利教授做了题为《图信号处理及其应用》的报告,阐述了达到最快一致收敛的控制器的解析计算公式及其实现方法。北京理工大学孙健教授做了题为《网络化系统安全控制研究进展》的报告,介绍了最优切换攻击的设计方法和系统镇定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从图论角度分析了外部攻击情况下多智能体系统的可观性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庆雷教授做了题为《航天器自主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研究进展汇报》的报告,介绍了一种航天器控制策略并基于数值仿真与地面验证系统分析其应用于航天器姿态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连庆研究员做了题为《类生命机器人-生命系统和机电系统深度融合的感知、驱动和智能》的报告,介绍了在分子和细胞尺度融合生命系统和机电系统的类生命机器人研究理念,以感知、驱动和智能为例介绍了将活体细胞与机电系统融合实现机器智能的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程龙研究员做了题为《手部康复机器人研究进展》的报告,介绍了基于具体需求的手部康复机器人系统设计、主被动控制方法等研究工作。东南大学虞文武教授做了题为《网络群体智能分布式协同》的报告,介绍了事件驱动的学习与优化方法近期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网络群体智能在无人系统、智能电网和智慧城市时代下面临的新挑战。
大会特邀报告共分为五个分会场,与会师生可以根据专家汇报内容自由选择。木星厅分会场有8位特邀专家进行了学术报告,该分会场由中原工学院瞿博阳教授和中南大学王勇教授主持。华南理工大学詹志辉教授做了题为《面向大规模优化的并行分布式进化计算研究》的报告,阐述了复杂实际问题对进化计算在计算时间上的挑战。安徽大学张兴义教授做了题为《Evolutionary algorithms for large-scale spars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的报告,介绍了进化算法在处理大规模稀疏多目标优化问题上的最新进展。东北大学程同蕾教授做了题为《微结构光纤制备、特性及其在智能感知领域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微结构光纤的制造过程,并阐述了其基本特性、制备方法和近年来在智能感知领域的研究进展。中南大学王勇教授做了题为《一种新的进化算法编码机制及其应用》的报告,阐述了最新的面向复杂问题的编码机制,并指出了开发新的编码机制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性。山东大学刘帅教授做了题为《Distributed Nonconvex Nonsmooth Optimization via Proximal Bundle Method》的报告,介绍了近束法在分布式非凸非光滑优化问题上的最新发展动态。清华大学贾庆山教授做了题为《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中事件驱动的学习与优化方法》的报告,介绍了事件驱动的学习与优化方法近期的研究成果。上海交通大学朱善迎教授做了题为《资源受限的网络系统感知-传输联合设计与优化》的报告,聚焦信息层面的分布式感知、高效融合与资源优化调度等问题,对资源受限下的网络系统感知-传输的联合设计与优化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介绍。东北大学杨涛教授做了题为《分布式优化及其在智能电网的应用》的报告,展示了最新的分布式优化算法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水星厅分会场有8位特邀专家进行了学术报告,该分会场由河南科技大学张明川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祥龙教授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淇教授做了题为《基于认知情境建模的自适应学习方法》的报告,引领大家探索AI和教育可能的结合途径以及需要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祥龙教授做了题为《深度学习安全攻防技术》的报告,围绕深度学习所面临的对抗样本等安全挑战问题,介绍对抗攻防的主要进展和具体研究案例。国防科技大学刘新旺教授做了题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多核聚类算法》的报告,分别提出了缺失和噪声多模态分类、聚类算法以解决具有缺失和噪声模态的分类、聚类等学习问题。天津大学穆朝絮教授做了题为《强化学习与微电网》的报告,以新能源并网的微电网为例,为强化学习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提供了研究思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杰教授做了题为《强化学习中的保守与激进》的报告,介绍强化学习领域的背景知识与现存挑战,针对策略学习样本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鼓励随机性的正则项。浙江工业大学刘毅教授做了题为《复材缺陷检测:融合机器学习的红外热成像方法进展》的报告,探索以机器学习算法为核心的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方法。中科院计算所王瑞平研究员做了题为《视觉场景图—表示、生成与应用》的报告,对结构化图推理驱动的物体检测、场景关系图的自动生成、复杂场景跨模态图文检索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国防科技大学侯臣平教授做了题为《融入标签先验信息的分类方法初探》的报告,以典型分类方法(数据驱动)为基础,尝试融入关于标签的先验信息(知识驱动),并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初步尝试方法。与会师生与特邀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太阳厅分会场有7位特邀专家进行了学术报告,分别由清华大学孟子阳教授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郑萌教授主持。清华大学鲁继文教授做了《机器人三维视觉感知》的报告,介绍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智能视觉实验室近年来在机器人三维视觉感知方向所提出的方法与技术。同济大学葛泉波研究员做了《基于非高斯状态估计的多机器人主动环境探测》的报告,介绍了多机器人主动环境探测方法。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丛杨研究员做了《机器人在线视觉感知》的报告,主要阐述针对机器人感知和认知中的视觉识别和在线学习问题所开展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力教授做了《大变形智能软体机器人》的报告,介绍了软体机器人技术的水下环境感知与目标抓取方法。同济大学汤奇荣教授做了《群体智能与大规模异构机器人集群》的报告,介绍了群体智能、群体机器人,以及它们在面向复杂使役环境时的协同操作与对抗等问题。南开大学张雪波教授做了《移动机器人实时最优运动规划》的报告,介绍了移动机器人的全局规划与局部运动规划方法。清华大学孟子阳教授做了《基于视觉的无人系统自主定位与目标跟踪》的报告,介绍了基于视觉的无人系统自主定位与目标跟踪方面的研究结果。
土星厅会场有6位特邀专家进行了学术报告,分别由浙江大学赵春晖教授和东南大学温广辉教授主持。北京理工大学俞成浦教授做了《结构化动态系统辨识》的报告,介绍了存在未知输入时的结构化系统识别和多智能体系统的逆最优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冒泽慧教授做了《基于多体模型的高速列车自适应控制设计》的报告,介绍了基于多体模型的高速列车自适应跟踪控制问题的研究进展。东南大学温广辉教授做了《群体智能协同控制及其在水面无人集群系统中的应用》的报告,从切换通信拓扑下群体智能系统协同控制关键问题入手,梳理了处理切换通信拓扑下群体智能协同控制问题的关键技术。浙江大学赵春晖教授做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电梯安全预警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基于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在电梯健康管理、状态监测及典型故障诊断等方面展开的研究工作。山西大学钱宇华教授做了《随机一致性视角下的可学习理论》的报告,针对如何消除人类学习过程中的随机一致性,汇报了近年来进行的一些尝试性探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秦家虎教授做了《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分布式协同算法及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分布式一致算法在智能电网能源管理与优化以及聚类问题中的应用。
月亮厅分会场有8位特邀专家进行了学术报告,由广东工业大学李鸿一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沈超教授和南京大学钱超教授主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楠楠教授做了题为《图像跨域重建》的报告,介绍了现有的图像跨域重建方法和课题组在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面的最新进展。浙江工业大学张文安教授做了题为《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运动位姿估计》的报告,介绍了在异构传感器的多尺度特征、复杂环境下的传感器量测不确定性等问题上取得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湖南大学方乐缘教授做了(学生代报告)《眼科OCT影像智能重建与分析》的报告,介绍深度学习方法如何与眼科OCT 图像问题紧密结合的问题。西安交通大学沈超教授做了题为《数据与机理驱动的智能系统内生安全》的报告,主要探讨了人工智能系统的内生安全问题,分析智能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浙江大学吴争光教授做了题为《分布式连续非线性系统的异步Lebesgue近似模型》的报告,介绍了分布式异步的离散时间模型来近似分布式的连续时间非线性系统。山东大学徐娟娟教授做了题为《Stackelberg Solution for a Two-Agent Rational Expectations Model》的报告,主要介绍了一个双代理理性预期模型,求解前向和后向随机差分方程下的动态理性期望优化问题。南京大学钱超副教授做了题为《Towards Safe Evolutionary Optimization》的报告,介绍了为开发安全的EAs所做的工作,给出一个通用的理论工具来分析EAs的运行时间复杂性。哈尔滨工业大学吴爱国教授做了题为《Anti-Unwinding Sliding Mode Attitude Control via Two Modified Rodrigues Parameter Sets for Spacecraft》的报告,主要介绍了基于修正的Rodrigues参数,研究刚性航天器无退绕姿态机动控制问题。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自动化学会在高校学者特别是青年科学家中的影响力,增进会员间沟通交流,提升业务水平,为建党100周年和自动化学会成立6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