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动员会暨专题报告会

作者: 时间:2025-09-26 点击数:

9月23日上午9:30至11:30,我院成功举办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动员会,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关新平教授作专题报告。报告主题为“如何撰写好申请书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命中率”,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姚利娜主持,学院教师及科研骨干共计90余人参加。

关新平教授为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感知学院讲席教授、海底科学与划界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IEEE Fellow、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网络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在分布式感知与协同控制领域取得多项重要突破,曾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6项,科研成果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报告中,关新平教授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机制与近年申请形势切入,系统分析了基金申请中的常见问题与关键环节。他结合自身多年申请与评审经验,重点讲解了项目选题的创新性把握、立项依据的逻辑构建、研究内容与方案的层次设计,以及科学问题属性凝练等核心内容,并分享了提高申请书质量与中标率的实用策略。

会后,参会教师积极提问,就基金撰写的具体细节、学科交叉项目的申报要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准备重点等问题与关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与会者纷纷表示本次报告内容详实、指导性强,为2026年度基金申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学院将持续加强有组织科研,优化申报服务与过程管理,助力教师提升科研项目申报质量,推动学院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供稿人:李双志)


报告人简介:

关新平,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青

报告题目:如何撰写好申请书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命中率

个人简介:

关新平,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感知学院讲席教授、海底科学与划界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IEEE Fellow,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从事网络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近30年,提出并建立网络系统分布式感知与协同控制基础理论与方法,在“感知-传输-控制一体化”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方面做出系统、创造性贡献。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排第1、第2),国际IEEE TCCPS工业技术卓越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 (均排第1),获“IEEE模糊系统汇刊杰出论文奖”及会议最佳论文奖10余项。发表国内外重要期刊论文400余篇(IEEE汇刊、Automatica共298篇,国内一级学会期刊50篇),Google Scholar总他引28000余次,出版学术专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130余项,带领团队牵头制定国际新标准6项,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曾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先后担任IEEE SMC-C, IEEE/CAA Automatica Sinica等8个中英文期刊编委。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