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亮初心,“信”联万家——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 时间:2025-07-21 点击数:


为助力乡村发展、践行青年使命,学院团委组建“三下乡”实践服务队,于7月14日至7月18日赴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官道口镇,围绕“‘电’亮初心,‘信’联万家”主题,聚焦科技赋能、教育启蒙、红色传承开展社会实践,促进青年成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一、科技暖民心:技术服务与产业观察促进乡村发展

科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实践团队以专业所长为乡村发展注入“科技暖流”。在“智援乡村,数字无忧”义务检修活动中,社会实践服务队员化身“技术管家”为村民检修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用专业技能化解“数字小烦恼”。

图1   实践队员们帮助村民修理电脑

队员们走进果岭村,实地观摩鑫生源果业集团。果园内,各类科技设备高效运作:监测仪实时更新土壤数据、无人机低空巡园查病虫害、智能灌溉系统精准调控水量等,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成效直观可见。果园从脱贫攻坚后期整合零散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近年来,从传统人力耕作到智能管理,科技让这片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队员们直观领略了科技兴农的巨大潜力,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图2农业环境智能监测终端

图3果园航拍图

二、启蒙筑梦想:教育互动与科学实践播撒希望种子

从启蒙引导到科学实践,团队用多样形式为乡村孩子打开认知新窗口。“播撒智慧种子”分享会点燃了孩子们对大学的向往,队员们用生动平实的语言,向孩子们描绘了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和专业特色。面对孩子们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的提问,队员们耐心解答,悄然在他们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随后的“‘AI’启智,创建未来”科普讲座,通过单片机小车实物案例,将智能硬件基础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激发孩子们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浓厚兴趣;“一起探科学,点亮科技梦”活动更将理论知识化为实践体验,队员与孩子们共同拼装手摇发电机,在动手过程中传递科学原理,让科技魅力在互动中深入人心。

图4实践队员进行主题宣讲

图5实践队员指导孩子们操控智能小车

图6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动手拼装手摇发电机

图7实践服务队师生与孩子们合影

三、沃土授真知:心系乡土与精神传承厚植家国情怀

实践活动中,服务队既开展科技惠民服务,也着力挖掘其深厚的精神文化根基。卢氏县县委大院的土坯房,给队员们带来了深刻的震撼。墙上“艰苦奋斗是党的传家宝”的醒目标语,与这简朴的环境共同构成一堂生动的艰苦奋斗教育课,其所蕴含的“土坯房精神”激励着青年朴素务实、脚踏实地,把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扎根大地、服务社会的报国行。

图8县委大院航拍全景

走进“石大山战役”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通过历史资料、实物展品和场景复原,回溯那段烽火岁月。在烈士名录前,队员们驻足感悟革命先辈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这场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担当,也让队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乡村振兴背后承载的历史使命。

图9实践队员们参观石大山纪念馆

图10实践队员们在石大山抗日战役纪念碑合影

为深刻感悟脱贫攻坚精神,实践团队深入安居苑社区,走访村民与基层干部,体悟脱贫攻坚成效及精准务实、为民服务的攻坚内核;探访当地养老院,对话老人与经营者,感受扎实民生保障,深化关爱责任意识;走进特色果园与民宿,调研果业、旅游业对乡村发展的强劲带动作用。

图11实践队员参观养老院


图12实践队员与民宿经营者交谈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郑大电信学子不仅运用科技与教育知识服务当地,在实践中深刻体悟了脱贫攻坚精神内涵,更将以所学所感影响带动更多青年学子。学院也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引导学子传承精神薪火,以青春智慧投身振兴征程,共绘发展新篇。(供稿人:孙梦)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