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郑州大学力学学科博士后队伍的学术交流,促进学术创新,搭建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平台,拟于12月15日举办2024年郑州大学“力学+”博士后沙龙,诚挚邀请您拨冗参加。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探讨力学学科与相关领域的交叉创新,促进青年教师与校内外优秀学者的合作交流。
二、时间与地点
• 时间:2024年12月15日(周日)
• 地点:郑州大学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202 会议室
三、报告题目
1. 波浪状海豹胡须的超灵敏感知机理和仿海豹胡须传感器 郑兴文 浙江大学
2. 生物材料与器官芯片 黄棣 太原理工大学
3. 口服药物精准递送基础研究 王蕾 郑州大学
4. 柔性人机交互传感器 毛彦超 郑州大学
5. 高性能水凝胶材料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杨艳宇 郑州大学
6.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申请经历分享 杨炯 郑州大学
7. 如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李文鹏 郑州大学
8. 离子热电原理、器件和挑战 宋东兴 郑州大学
四、活动内容
1. 学术报告
• 校内外专家围绕力学与学科交叉的前沿课题进行主题报告。
2. 自由交流
• 博士后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科研热点与技术挑战。
3. 合作探讨
• 激发合作灵感,推动跨学科研究的深度融合。
五、报告人简介
1. 郑兴文 浙江大学第一类“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此前,在日本东京大学担任JSPS特别研究员(导师:Prof. Fumihito Arai 新井史人教授);在北京大学(导师:谢广明教授)、荷兰University of Groningen(导师:Prof. Ming Cao 曹明教授和Prof. Ajay Kottapalli)完成博士培养。主要研究方向为:仿生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仿生传感系统等。近五年,主持国家基金委、日本学术振兴会等的基金3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于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1篇封面)、Advanced Science(3篇封面)、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Soft Robotics(封面)等知名期刊以及IROS、ICRA、MEMS、TRANSDUCERS等机器人和传感器领域旗舰会议;出版中英文专著各一部;获授权专利10项;成果得到中央电视台CCTV、荷兰皇家工程师学会KIVI等的专题报道。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学者、荷兰高科技年度概览入选项目、英国物理学会中国高被引文章奖、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复杂系统学校评审团海报奖、MARSS 2024最佳应用论文奖提名、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等。
2. 黄棣,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导,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带头人,生物医学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复合材料分会、材料生物力学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委员。主要从事生物材料、生物打印和器官芯片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西省杰青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PNAS、Adv Mater、Biomaterials、Adv Sci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多篇文章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件,获得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Biomedical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Exploration、Burns & Trauma、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nslation、Biomaterials Translational等杂志编委、青年编委,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3. 王蕾,教授,博士(后),博导,国家级青年项目获得者、新加坡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IMCB)访问学者、河南省优秀专家、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任中国颗粒协会青年理事、河南省药学会及生物物理协会理事、《中国药学学报》(中英文版)青年编委、中国卓越期刊梯队期刊《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编委、《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及《EXPLORATION》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Oncology客座编辑及多个国际知名SCI期刊审稿人。主要从事精准给药系统的相关研究,涉及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多种制剂类型及益生菌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创新重点、面上项目、地方联合项目、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面上资助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曾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二等奖、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河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已在Adv. Mater.(IF:32.1)等知名SCI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专利20项。
4. 毛彦超,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博士学位 (硕博连读),2012-2014年作为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留学。2014年至今在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柔性传感器的研究,以通讯/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获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国际先进材料学会(瑞典)青年科学家奖、河南省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青年科技奖等。相关研究成果曾被新华网、中国日报、科技日报、基金委科学传播中心、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ScienceDaily, Phys.org, Materials Today, IEEE Spectrum, NASA Tech Briefs等中外媒体作为研究亮点报道。
5. 杨艳宇,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目前就职于郑州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机械性能水凝胶材料的构筑及应用、水凝胶基柔性可穿戴器件的设计及智能医疗、多功能协同水凝胶敷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面上、青年),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6项(含河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在权威国际刊物上发表高质量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Materials Horizon等知名国际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2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论文引用次数>2000次,单篇引用最高为500余次,H指数30。入选郑州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和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6.杨炯,副教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软件重点专项青年科学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河南省教学标兵,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
7. 李文鹏,博士,副教授,化学工程与工艺党支部副书记,中国化工学会微化工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化工学会混合与搅拌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智能制造推进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电子化学品专委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连续流反应及节能分离工艺包的设计与开发、化工过程强化设备的设计与开发(微通道反应器&高剪切反应器)、膜与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精馏系统节能改造(系统热集成)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阴阳鱼与射流鱼板式微通道反应器、微孔射流套管微通道反应器、微管射流强化高剪切反应器。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省部级及企业横向1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1项,项目总经费达3000余万元。
8. 宋东兴 郑州大学直聘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青年项目,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22年1月在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月入职郑州大学力学院/河南省过程传热与节能重点实验室。科研方向上,面向国家清洁低碳能源战略的重大需求,开展能源高效转化与全寿命周期安全可靠运行研究,主要关注的能源系统有离子热电转换、载能子传递优化、太阳能光热电储一体化利用等。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le、ACS nano、Cell Rep. Phys. Sci.、Appl. Energ.、Energ. Convers. Manage.、J. Mater. Chem. A、Appl. Phys. Lett.、Int. J. Heat Mass Tran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获Joule Previews栏目、基金委网站、清华大学和郑州大学官网等的推广介绍。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参与,共同推动力学学科的学术进步与创新发展!
郑州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郑州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
2024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