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假期间,学院学生团队学科竞赛中表现亮眼,在多个重要科技创新赛事中取得佳绩,共斩获省级以上奖项 31 项,其中国家级奖项 20 项,充分展现了我院创新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
在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院学生团队斩获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2项、全国三等奖5项;并在省级比赛中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在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院学生团队获得全国二等奖5项、全国三等奖5项,省级比赛中则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
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数字科技创新赛省级比赛中,取得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
在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中,郑州大学共有 4 支队伍晋级全国决赛,其中 3 支晋级队伍来自我院,彰显了学院在“人工智能+力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优势。
我院学生们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离不开学院前期构建的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24 年,学院在原有学科基础上,充分发挥力学学科优势,积极推进多学科深度融合,将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等领域与力学学科紧密结合,创新性地在力学学科下开设 “力学 + 未来机器人” 创新班,并建设 “未来机器人实验室”。实验室与创新班瞄准人工智能、仿生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鼓励创新班学生打破专业壁垒。学院推行 “导师制” 与 “项目制” 双轨并行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提前进入导师科研团队。同时,学院还精心开设系列专题报告,邀请领域内专家学者分享机器人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行业趋势,拓宽学术视野。以上措施为学生在各类高水平竞赛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学院培养未来机器人领域高素质人才筑牢了根基。
此次暑假学科竞赛的丰硕成果,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效的生动体现,不仅激发了学子们的学习热情与创新动力,也为学院后续人才培养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郑州大学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多学科融合,完善创新培养体系,为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科技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