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介绍
创青春(小挑)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简称,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改革提升。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中国梦,创业梦,我的梦”为主题,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为重点,以深化大学生创业实践为导向,着力打造权威性高、影响面广、带动力大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以此为带动,将大学生的创业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打造深入持久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将激发创业与促进就业有机结合,打造整合资源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工作体系和特色阵地;将创业引导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打造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有形工作平台。 [1]
大赛内容
(一)2014年大赛下设3项主体赛事: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
其中,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面向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以商业计划书评审、现场答辩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创业实践挑战赛面向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或毕业未满5年的高校毕业生,且已投入实际创业3个月以上,以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公益创业赛面向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以创办非盈利性质社会组织的计划和实践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以上3项主体赛事需通过组织省级预赛或评审后进行选拔报送。项目申报标准等详见附件2。有关具体安排将另行通过书面通知、官方网站等形式和渠道进行公布。
(二)大赛将在符合大赛宗旨、具有良好导向的前提下,设立MBA、移动互联网创业等专项竞赛,由共青团湖北省委协调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及高校负责具体组织,组织执行机构另设,奖项单独设立。
其中,MBA专项赛:(1)组织形式:由赛事承办方会同部分高校发起,组织和邀请国内设有MBA专业的各高校参加。(2)参赛对象:就读于MBA专业的在校学生。(3)参赛形式:通过申报创业项目计划书(是否已投入创业及创业领域不限,申报不区分具体组别)参加该项赛事。(4)参赛名额:每所高校只能组成1支团队参赛。(5)赛事组织开展时间:2014年3月启动,9月进行决赛。
移动互联网创业专项赛:(1)组织形式:由赛事承办方直接面向国内各高校开展。(2)参赛对象:高校在校学生。(3)参赛形式:通过提交基于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项目计划书(是否已投入创业不限,鼓励申报已创立小微企业、科技企业的项目,申报不区分具体组别)或APP应用程序等移动互联网作品说明书参赛。(4)参赛名额:每所高校最多可申报3项。(5)赛事组织开展时间:2014年3月启动,9月进行决赛。
以上2项专项竞赛无需组织省级预赛,有关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组织机构
大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的有关领导组成。
大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组委会”),由主办单位、支持单位、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大赛各项工作的组织开展。全国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大赛的日常事务。
大赛设立指导委员会,由全国组委会邀请享有较高知名度并关注青年创业的经济学家、企业家、风险投资界和新闻媒体界等人士担任成员。
大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评委会”),由全国组委会聘请非高校的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风险投资界人士、青年创业典型等组成,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实际,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地预赛的组织开展、项目评审等相关工作。
1.宣传推文: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六届。竞赛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推动广大高校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高校立德树人,体现了鲜明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在高校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决定共同主办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根据第十六届“挑战杯”竞赛全国组委会决定,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由四川大学承办,将于2021年5月底前完成作品报送,决赛将于下半年在成都举行。目前,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领导小组和全国组织委员会已经成立,各项筹备工作全面展开。为切实组织好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各地要建立由省级团委、科协、教育厅(教委)、学联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组织协调委员会,负责本地竞赛的组织和评审工作。各参赛高校要组成由本校主管领导牵头,团委、教务、科研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做好竞赛组织的有关工作。
二、深入发动,精心组织
各地、各高校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科技性和普遍性,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校、省、全国的三级赛制,鼓励更多的高校举办校级竞赛。特别是校级竞赛阶段,要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完善保障政策、运用媒体手段等方式,发布竞赛消息,接受学生咨询,进行广泛动员,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要坚决杜绝以学校科研项目冒充学生作品的现象,如有发现将严肃处理。要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对于未进入省级竞赛的作品要进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帮助参赛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对重点项目在经费和指导力量上给予支持。
三、坚持宗旨,完善机制
各地、各高校要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各高校团委要建立直属的专门组织或社团,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保证活动的经常性开展。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可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设立指导教师人才库,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尝试建立参赛作品转化服务机制,争取本地各类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支持,为参赛和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推动学生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等方面实现更加紧密、有效结合。
四、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各地、各高校要积极协调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使“挑战杯”的品牌在高校中和社会上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要注重做好竞赛的前期宣传工作,为竞赛组织发动和有序开展打好基础。要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更多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
解放军所属院校的参赛事宜,可由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协调委员会统一协调。
2.专项活动:
2021年,欣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使得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引领青少年感受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百年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坚定认同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诚邀大学莘莘学子参加红色专项活动!
活动主题
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
参与人员
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学生
组织机构
活动由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主办。各高校“挑战杯”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应充分发挥班级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力争全员覆盖、广泛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应办好实践成果校内展示交流。各省级团委“挑战杯”竞赛组织协调委员会负责发动域内高校参加,为学生调研走访、实践活动提供支持,积极宣传推广学生们的实践经历和成果作品。
活动内容
1. 通过社会实践接受红色教育。支持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支持返回家乡看变化、重走故地看新颜、深入乡村看振兴、走进一线看发展,感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生动实践。青年学子应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坚定信念,形成有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调研报告或视频图片等实践成果。
2. 通过成果展示感召更多青年。依托宣讲会、交流会、座谈会、选拔赛、成果展览等形式,组织参与活动学生讲述实践故事、实践收获,分享当代青年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仰;搭建云上“红色课堂”,将实践成果集锦转化为云上“红色教材”,辐射更多青年突破空间限制、感受朋辈风采、远程红色体验,接受云上红色教育。
推进安排
1.发动阶段
力争动员每一名团员青年参与活动(至2021年2月中旬)。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各高校“挑战杯”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应充分发挥班级团支部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寒假期间广泛组织发动学生“返家乡”或在学校周边,围绕“活动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并形成实践成果。可以是团队形式或个人形式。团队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
支持参加活动学生“云组队”,团队学生可以部分实地实践,部分远程参与、分享、承担实践任务;支持参加活动学生“云实践”,比如依托网络、电话等开展红色人物访谈、了解倾听红色故事,比如通过权威渠道线上感受实践地图景、通过真实素材了解实践地发展情况等。
支持学生依托曾经参加过的符合“活动内容”要求的自身实践经历,经过沉淀提炼、深度思考,完成新的实践成果,参加到活动中来。
学生实践成果可以是心得体会、调研报告、视频制作或其他丰富形式。
2. 校班级成果展示阶段:
力争让活动影响到每一名团员青年(2021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以支部、班级为单位,通过主题团日活动、支部会等形式,展示交流实践成果;以校级为单位,通过宣讲会、交流会、座谈会、选拔赛、成果展览等形式,最大程度的传播交流学生实践成果,将活动过程演变为生动、深刻、持久、更有生命力的红色实践教育课,转化为喜迎建党百年、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举措,引领广大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省级为单位,通过优秀作品选拔、协调媒体传播等方式,在更大范围内、更多群体中宣传推广学生们的实践经历和成果作品。
3月12日前,每所高校可推荐本校40%的优秀学生实践成果到省级团委“挑战杯”竞赛组织协调委员会,推荐的作品应该是既有短视频、又有调研报告(两者为1件整体作品)的优秀作品;每省从省域内高校推荐的作品中,再择优推荐40%参加全国交流活动。作品基本要求为:短视频时长5分钟以内,应避免简单性叙述实践过程,着意于对红色精神的阐述、实践过程的收获以及对党的情感认同,致力于能使同龄人引起共鸣、共同教育、共同成长,鼓励围绕红色故事、红色人物深度挖掘,形成有温度、易传播的视频;调研报告应既有事实叙述,也有观点论述,符合真实性、论理性、简洁性的特征要求,字数在5000字至10000字之间。学生参加活动报备及作品提交方式另行告知。
3. 全国展示交流阶段:
让团员青年的实践成果形成广泛社会影响(2021年3月中旬至4月底)。针对各省推荐的作品,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评审遴选出500件左右红色教育意义强,创新性、学术性、感染力、传播力好的优秀作品。短视频和调研报告的考察权重分别为55%、45%。
组委会还将组织专家评委针对500件左右的优秀作品开展答辩问询,作品负责学生应向评委介绍实践过程和成长体会、展示实践成果。根据答辩情况,评委将选出5%左右的特等奖作品、15%左右的一等奖作品、30%左右的二等奖作品,50%左右的三等奖作品。
此外,组委会将搭建云上“红色课堂”,将500件左右优秀作品中的短视频在云上集中展示,向青少年提供“红色教材”,支持视频创作者与青少年、青少年之间云上互动交流,着意将评论区转化为“红色课堂互动区”,将评论交流过程转化为红色精神碰撞学习过程。组委会将适时根据视频点赞数、评论数以及精华评论情况等评定100件“最具感染力奖”作品。
活动要求
1. 各省级团委“挑战杯”竞赛组织协调委员会、各高校“挑战杯”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应充分认识在喜迎建党100周年之际,红色专项活动的育人功效和重要意义,力争做到在校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加活动全覆盖。
2. 各省级团委“挑战杯”竞赛组织协调委员会、各高校“挑战杯”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应在活动过程中,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并广泛宣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要让大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一定要多接触社会,补上社会实践这一课”这些殷殷嘱托背后对青年一代的关怀期望,提升学生们参加红色专项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 为了激励学生广泛参与,支持各省级团委“挑战杯”竞赛组织协调委员会、各高校“挑战杯”竞赛组织协调机构以本层级名义奖励学生优秀作品。各省份在奖励学生作品时,可不局限于调研报告和短视频是一件完整作品要求,针对两者分别予以奖励;各校在奖励学生作品时,也可对调研报告、短视频及其他丰富形式分别予以奖励。
4. 活动设置省级优秀组织奖和高校优秀组织奖若干。优秀组织奖评价指标包括参加活动学生人数,参加活动学生占在校学生比例,学生社会实践成果数量,推荐优秀作品数量,针对实践成果组织宣讲会、交流会、座谈会场次,是否组织选拔活动,是否举办成果展览等。具体评价指标和方式另行发布。此外,本活动组织情况将纳入第十七届“挑战杯”省级和高校优秀组织奖考察范围。
3. 专项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踊跃投身科研攻关第一线,加速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汇聚磅礴青春力量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框架下特举办“揭榜挂帅”专项赛。
办赛理念
“揭榜挂帅”专项赛崇尚“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秉承“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竞争协同机制为手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思路,聚焦“卡脖子”技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政企发榜、竞争揭榜、开榜签约”的方式,由政府、企业提需求出题,组委会面向高校广发“英雄帖”,学生团队打擂揭榜。
“揭榜挂帅”专项赛坚持向中央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公开征集榜单,架设政企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桥梁;坚持聚焦“卡脖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构筑大学生投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阵地;坚持不唯地域、不唯学校、一视同仁、唯才是用,拓展大学生公平展示才华的舞台;坚持团队合作、协同创新、敢于亮剑、攻坚克难,搭建培养磨砺大学生科技自立自强精神的擂台。
赛事主题
你来挑,我来战!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
承办单位:四川大学、共青团四川省委员会
参赛对象
2021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均可参赛,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每个团队不超过10人,每支团队可配备1-2名指导教师。可以跨专业、跨校、跨地域组队。
赛事安排
1.征榜
2021年1月,面向中央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广泛征集选题(数量不等)。出题方根据实际需求,向组委会提交选题。选题须聚焦科技发展前沿,具备科技攻关条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出题方应为赛事组织提供必要支持,为学生攻关答题提供必需保障,可为获奖团队提供有吸引力的奖励措施(如奖金、实习就业、产教融合等)。组委会综合专家意见,进行严格评估,择优确定比赛榜单。
2.发榜
2021年3月,组委会公布竞赛榜单,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广发“英雄帖”。各省级团委“挑战杯”竞赛组织协调委员会和高校“挑战杯”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广泛宣传、组织发动,鼓励学生团队参与揭榜答题。
3.竞榜
2021年3月-7月,各参赛团队选择榜单中的题目开展研发攻关。各高校“挑战杯”竞赛组织协调机构要积极组织学生参赛,安排有关老师给予指导,为参赛团队提供支持保障。7月15日前,向组委会提交作品。
4.评榜
2021年7月31日前,组委会和出题方共同开展初评。每个选题分别评出特等奖5个,一、二、三等奖若干。获得特等奖的团队晋级最终“擂台赛”。
5.夺榜
2021年8月-9月,每个选题晋级团队完善作品,冲刺攻关准备争夺“擂主”。各出题方安排专门团队提供帮助和指导。10月,在“挑战杯”决赛期间,举办“擂台赛”决出最终“擂主”。通过现场展示和答辩,对榜单的每个选题评出1个“擂主”。出题方与“擂主”团队现场签约并给予奖励。
评审事项
组委会统筹协调出题单位和有关方面专家共同开展评审工作。评审侧重考量作品的契合度和完成度,项目方案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项目团队协作情况等。
奖项设置
1. 每个发榜题目分别根据申报数量设5个特等奖,一、二、三等奖若干。原则上每个选题决出1个“擂主”。获奖团队可获得由组委会和出题方提供的相关奖励。
2. 赛事设专项赛省级优秀组织奖和高校优秀组织奖若干,奖励广泛发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赛事的省份和高校,各高校及各省级团委“挑战杯”组织机构应做好学生参与统计工作。此外,专项赛组织情况纳入第十七届“挑战杯”省级和高校优秀组织奖考察范围。
其他
1. 出题单位和参赛者须遵守赛事组委会的规定。出题单位和参赛者在提交选题和作品前要签署有关承诺书。参赛者对参赛作品须享有完全知识产权,无权利瑕疵及权属争议。
2. 意向出题单位请直接联系组委会索取选题申请表。参赛者请根据赛事进展密切关注赛事通知。
推文链接:
宣传 https://mp.weixin.qq.com/s/jbIsk1FpusPtT4ReqZXaiA
专项活动 https://mp.weixin.qq.com/s/xx9hSUTUGcVM8180vWL_vw
专项赛 https://mp.weixin.qq.com/s/ltCfXqrLF6pTdeiAkcbc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