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世界人体解剖学日(每年10月15日)旨在纪念解剖学对医学发展的贡献。人体解剖学作为古老的医学学科,与医学各学科之间联系密切,是学习医学各学科不可动摇的基石。它始于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研究推动了其现代化进程。如今,解剖学依然是医学教育的核心,依赖遗体捐献者的无私奉献。
时值2024年世界解剖学日到来之际,2024年10月13日,鲸落守望者——郑州大学遗体捐献志愿者团队成功举办了主题为“解人体奥秘,敬无言良师”的大体老师缅怀活动,期冀弘扬遗体捐献精神,推动解剖学教育发展。

外展
步入基础医学院南侧广场,展板上大体老师的生前故事映入眼帘。尽管他们来自不同职业,人生经历各异,却共同选择了捐献遗体,用无私大爱支持医学教育与科研。

现场人流如织,与解剖学相关的互动体验吸引了大批师生参与。盖章游戏体现了同学们对解剖学的热情,抽奖环节则为求知欲提供了回馈。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医学专业学生的兴趣,还吸引了众多非医学专业同学,彰显了解剖学的魅力;留言卡片上,同学们写下了对大体老师的感激与敬意,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捐献者的深切感谢。此次活动既弘扬了遗体捐献精神,也唤起了师生对大体老师贡献的铭记与敬仰。

宣讲
下午三点,一场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宣讲活动在北核心教学区举行。宣讲重点阐述了遗体捐献的崇高精神,强调其不仅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更为教育与科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缅怀捐献者和传播正确的捐献理念,团队旨在引导更多人理解并支持遗体捐献事业。正如“大体老师”以无声的奉献推动医学教育,团队的使命在于传承这一伟大精神,推动解剖学教育持续进步。
鲸落守望者团队指导老师李鸣、王剑南来到现场。李鸣老师以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为引,着重强调了遗体捐献者对于人体解剖学的重要贡献;王剑南老师则侧重遗体捐献的相关注意事项,为同学解疑答惑,呼吁医学生进一步了解遗体捐献事业。两位老师深入浅出,通过许多生动的实例,具体的阐释了相关事宜。

随后,来自鲸落守望者的三位团队成员白书睿、黄海希、邵博文,结合自身采访感受,感情真挚地为同学们讲述了三位遗体捐献者的生平经历。随着他们的讲述,青年奉献国防的帖惠君、平凡中蕴含伟大的田祝胜、胸怀大爱与责任的王文正,三位遗体捐献者的大爱超越了时间与空间,令在场全体听众动容。遗体捐献者不仅仅是解剖台上无言的良师,更是指引医者不断前行的精神灯塔。
最后,鲸落守望者团队负责人刘欣宇介绍了一年来团队的工作成果及获奖情况,激励在座的同学积极参与遗体捐献事业,与团队携手共进,为解决目前遗体捐献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贡献力量。

结语
历经此次外展及宣讲活动,愿吾辈医者,常怀敬畏之心,铭记大体老师之恩,精研医术,广施仁心,承载这份厚重的医者责任,让大体老师的精神在医学事业的各个领域长存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