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 欢迎您!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研究员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作者:  编辑:历史学院  时间:2017-05-19  信息来源:  点击:


519日上午,应历史学院邀请,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河南文物考古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张得水研究员在我院二楼会议室作了题为《“谁调青管度新声:丝绸之路音乐文物展”策展理念与实践》的学术报告。我院考古系博物馆学徐玲副教授携相关专业老师及研究生聆听了此次精彩的讲座。

由河南博物院策划、洛阳博物馆承办的“谁调青管度新声:丝绸之路音乐文物展”的展出,不仅使我们了解到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也展示了一部具象化的中原地区的音乐史,更体现了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张得水研究员从该展览的背景、宗旨、思路、内容及其他方面探讨、总结了博物馆在策划展览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理念,并展示了此次实践的成果。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策略的背景下,国内各地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围绕丝绸之路的展览,河南博物院在综合考虑了相关因素后,按时间脉络选取从先秦至隋唐时期有代表性的音乐文化,特别选取了丝路沿线石窟寺中所见东西方宗教音乐的相关文物进行阐释。除此之外,河南博物院还与韩国国乐院合作演奏丝路上的音乐。此次展览对展品追根溯源,选取角度新颖,展标也别出心裁,为观众带来了极强的视听盛宴。在办展过后,河南博物院的策展团队还进行了思考和总结。最后,张院长为师生们播放了视频,更加深了大家对这次讲座的印象。

报告结束后,张得水研究员与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回答了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徐玲老师最后做了总结发言。

张得水研究员简介:

张得水,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河南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河南文物考古学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考古、文物、博物馆学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出版《河南古代陶塑艺术》《中原文化大典陶塑卷》等专著,发表了《互联网博物馆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史前玉礼器的起源与发展》《中原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几个特点》等重要论文。


关闭

版权所有 © 2017-2018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地址: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