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 欢迎您!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郑州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  编辑:  时间:2016-11-28  信息来源:  点击:

1125日上午8时,郑州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历史学院博士生分论坛在历史学院院办五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指导下,历史学院积极筹备,面向博士、硕士研究生广泛征集论文。本次论坛以“历史文化研究:问题意识”为主题,从提交的三十余篇论文中筛选出12篇博士论文进行宣讲与交流。出席本次论坛的有研究生院副院长梁惠、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党委书记安国楼副院长谢晓鹏、张民服以及其他教授、研究生百余人。

论坛由安国楼书记主持,刘庆柱院长发表讲话,他指出“科学要发展就必须找出问题意识,要否定之否定。历史研究是最贴近人类生活的科学性研究,更要注重发展、注重创新。”表达了对本次论坛主题的肯定和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并希望在本次论坛中师生间、学生间能够积极互动、教学相长。

本次论坛分为四部分,涉及考古学、近代史、古代史、世界史等内容,分别由安国楼、张国硕、张旭华、谢晓鹏四位教授主持。与往届论坛不同的是,本届论坛大大增加了学生提问环节的次数和时间,并设最佳提问奖以鼓励宣讲人与同学们之间积极互动。12位博士生分别上台为同学们详细讲解自己的论文。每位博士讲解结束后,各学科专家教授对论文的结构、内容、材料运用、创新点等各方面进行专门点评,同学们踊跃提出问题,充分体现本次论坛学术交流的功能。

本次论坛为不同专业的学术交流、思维碰撞提供了平台。廖小荣的《试析陶寺与石峁》紧扣当今考古学的前沿成果,以丰富的考古材料为支撑,探究了陶寺与石峁的关系,让老师们眼前一亮。陈杰的《歌谣、革命与记忆:大别山革命歌谣的创作与重构》运用了他自己亲自到大别山地区搜集的近3000首革命歌谣,其实地考察的探究精神让同学们深受鼓舞。刘洪洁的《以色列创新竞争力分析》、张潇潇的《菲律宾仲裁案之后越中关系走向》都以全球视角,紧扣当今国内外局势,为当今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老师们全面而深刻的点评也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张旭华教授强调了学术史评述对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于向东教授浅谈了文献版本的选择及研究要注意的问题;陈隆文教授对论文选题及研究视角谈了自己的见解。其他老师也分别对本次宣讲的论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下午5时,论坛接近尾声,张民服教授做最后总结,首先他充分肯定了12位宣讲人为本次宣讲内容所做的努力,也希望他们之后能根据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论文。其次,张老师再次强调了问题意识对学术创新的重要意义,提醒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努力解决问题。

最后,老师和同学们评选出本次论坛的最佳论文奖为2015级世界史博士成思佳、最佳宣讲人奖为2015级中国史博士刘娜、最佳提问奖为2016级硕士生王俭、最佳点评指导教师为谢晓鹏教授。

本次论坛促进了博士、硕士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同学们的问题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了学生们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

关闭

版权所有 © 2017-2018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地址: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