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 欢迎您!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青年学者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
作者:  编辑:历史学院  时间:2018-07-31  信息来源:  点击:

为了加强人类骨骼考古青年学者的联系,推进青年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2018年7月23,郑州大学新校区体质人类学实验室召开了“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青年学者研讨会”。参与此次研讨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明辉副研究员、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永生博士、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陈靓副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张国文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张林虎博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周亚威博士、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孙蕾副研究员、安阳师范学院侯侃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人类学系Sandra教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生李子一、美国华盛顿大学本科生黎萱志以及郑州大学考古专业多位研究生。

 

 

此次研讨会由王明辉主持,他首先高度称赞了郑州大学人类骨骼考古取得的显著成绩,是大家学习的目标。他还指出这种青年学者研讨会的召开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单位都是“单打独斗”,只有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会有进步。青年考古学者要尽自己所能为学科发展留下有价值的东西,要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周贝同学做了题为“郑州汪沟遗址仰韶居民的肢骨研究”的报告,展示了郑州大学体质人类学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拟通过测量人的肢骨来探讨古人类的性别差异和社会分工,利用残存的长骨复原古代人类的身高,并探讨了影响人类身高发展的因素。

与会的专家、学者对关于中国特色的人类骨骼考古发展方向如何理解人类骨骼考古的多学科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这个问题的现状是割裂的,多学科中的“多”并非是指越多越好,而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要明确自己的原生学科,明白自己的看家本领,还要注意各学科的结合;人类骨骼考古需要加强解剖学、病理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整合研究也非常重要。最后,各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一个体质判别标准并逐步提升人类骨骼考古的专用教材;可以通过编译国外关于体质人类学的专著,结合中国考古学实际状况,进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标准;还可以通过建设图书资料库、改进教材等形式来推动我国人类骨骼考古学的发展。

会后,青年学者和“2018郑州人类骨骼考古国际培训班”的中外学生一同考察了郑州荥阳青台遗址和巩义双槐树遗址,对两遗址出土的人类骨骼研究进行了现场讨论。

 

 

 

关闭

版权所有 © 2017-2018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地址: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