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站长钱国祥研究员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汉魏洛阳城的考察及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的学术报告,历史学院李锋教授主持。
钱国祥研究员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汉魏洛阳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研究与思考,总结了汉魏洛阳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
报告首先按照工作时间顺序介绍了汉魏洛阳城的考古工作,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主要对北魏内城(汉晋大城)的全面勘探,对阊阖门等遗址进行重点发掘。同时,还发现了地面有向中间泛水的存水设施,井字形构架的冰井。第二阶段20世纪70-80年代初,主要对城南的礼制性建筑进行了发掘,包括灵台、明堂、辟雍及太学和城内高台基址永宁寺塔等。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主要的考古工作包括内城城垣、外城道路和城内水系,以及金墉城墙垣等。
其次重点介绍了曹魏-北魏洛阳城中宫城的考古发现,宫城正门阊阖门的“一母二子双向二出阙”形制即为独特。北魏宫城太极殿遗址的考古工作获得重要收获,太极殿由三座大型夯土殿基组成,分别为太极殿和太极东、西堂遗址。
最后,钱国祥研究员总结了汉魏洛阳城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意义,曹魏创建、北魏重建沿用的“建中立极”单一宫城形制,改变了中国古代都城的空间格局与面貌;曹魏、北魏洛阳都城对中国古代都城五门三朝制度的沿承与发展;曹魏、北魏太极殿对中国和东亚古代都城具有重要影响。
互动环节中,钱国祥研究员针对现场师生提出的明堂四周“砂坑”的功能和意义、太极殿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偏差、太极宫的复原等问题做出了详细解答。
钱国祥研究员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洛阳工作站站长、原洛阳汉魏城考古队队长,中国考古学会建筑考古专委会主任、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城市考古专委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城市与墓葬考古、宫殿与佛寺建筑复原、建筑瓦当与佛教泥塑造像研究等,常年主持洛阳汉魏故城遗址的考古工作,撰写考古报告与专著4部、发掘简报与研究论文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