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团队在极性相PVDF薄膜制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作者: 时间:2024-04-23 点击数:

 

近期,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团队在高分子领域知名期刊Macromolecules上发表了题为“Chain Orientation-Dependent Polymorphic Crystallization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A Guide to Achieving Polar Phases”的研究论文,论文第一作者为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级硕士生叶秋阳,通讯作者为董斌斌教授和王震副教授。

作为一种柔性功能高分子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因具有出色的压电、铁电和热释电特性,备受学术和工业界关注。PVDF是一种典型的多晶型聚合物,包含αβγ三种常见晶型,其中α为非极性相,而βγ则为极性相,并表现出电活性。然而,在通常的熔体固化条件下,α相具有生长动力学优势,导致PVDF制品以非极性α相为主。为实现PVDF材料优异的压电和铁电性能,需要调控其晶相结构,诱导更多的极性βγ相产生。


1 a)极性γ相形成与熔体拉伸应变-温度的依赖关系;(b)流场作用下成核能力图。

该研究工作利用熔体拉伸加工技术制备了PVDF取向薄膜,通过改变温度、拉伸应变及应变速率等参数,对流场条件下PVDF熔体结晶行为进行了系统探究。研究表明,流场可以有效调控PVDF熔体的多态结晶行为。通过控制流场施加条件,实现了15 min内快速制备γ-PVDF薄膜,其γ相的相对含量高达90%,与相同温度下的静态熔体结晶相比,γ相结晶时间缩短了两个数量级以上。根据实验结果,证明了PVDF多态结晶与流场诱导的分子链取向程度密切相关,并基于此构建了流场作用下PVDF的成核能力图(图1)。发现随着分子链取向度的增加,熔体结晶先后经历γαβ成核依次占主导的过程,即三种晶相成核分别对应有各自最佳的分子链取向度。其中,γ相成核的最佳链取向度为30%α相为90%,而β相最高,超过90%。因此,流场作用下极性γ相成核要明显比极性β相容易,后者需要极高的链取向。不同晶相之间的竞争可以归因于流场对分子链构象调控的结果,链构象类型决定了构象有序对流场或链取向的响应特性,通过拉伸诱导高分子构象转变理论可以很好地进行半定量解释(图2)。


 

2 基于拉伸诱导高分子构象转变理论,揭示链取向依赖性的PVDF熔体多态结晶行为机制。


该工作结合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揭示了PVDF熔体多态结晶行为对分子链取向的强依赖关系以及内在的分子机制,为基于流动外场高效制备极性相PVDF提供了基础路线图和理论指导。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73045)、河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的资助支持。

论文信息:Qiuyang Ye, Jiahui Sun, Chongxin Huang, Haodong Huang, Lijun Zhang, Zhen Zhang, Binbin Dong, Chuntai Liu, Zhen Wang. Chain Orientation-Dependent Polymorphic Crystallization of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 A Guide to Achieving Polar Phases. Macromolecules. 2024.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macromol.3c02447

Copyright @2012-2019 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