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信息 > 正文

全国审判业务专家陈锦川法官做客我院“法律实务高端论坛”

日期:2025-04-24 信息来源: 浏览量:

应郑州大学法学院邀请,4月22日上午9:00—11:30,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原副院长、全国审判业务专家陈锦川法官做客我院“法律实务高端论坛”,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接触加实质性相似规则在版权实务中的具体运用》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郑州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科带头人杨红军教授主持,郑州大学法学院张德芬教授、郭雨洒老师以及我院师生30余人参加。讲座还吸引了知识产权法官、律师等同行参与。

陈锦川法官从“接触加实质性相似”规则的法律意义入手,详细分析了该规则旨在构建间接证据链,合理推定著作权侵权行为成立。随后,他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接触加实质性相似”规则中“接触”和“实质性相似”的法律认定。就“接触”而言,陈锦川法官认为其本质应为实质接触,法律实务中出于证明难易的考量,将“接触可能性”纳入其中,然而二者并不等同。就“实质性相似”而言,陈锦川法官总结了“实质性相似”比对的四个要点,认为“实质性相似”的认定需排除思想、公共领域元素及非权利人独创部分,且相似范围不限于整体,局部独创性表达的复制亦可构成侵权,并结合“农人扛锄”案讨论了商标相似与实质性相似的区别与联系。

最后,张德芬教授对陈锦川法官的讲座内容作了简要总结,并再次对陈锦川法官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感谢。陈锦川法官就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接触加实质性相似”规则在人工智能著作权纠纷中的适用问题作了细致解答。本次讲座反响热烈,取得了良好效果。(初审:郭雨洒;复审:杨红军;终审:赵燕)


联系方式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电话:0371-67783100

传真:0371-67783100

邮编:450001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郑州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02440号-1 豫公网安备41019702002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