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女专家教授协会

葛坤英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1日 作者:女专家教授协会 点击量:


 

“我愿化作水,化做泥、化作烈火,煅铸成一块砖石,去垒砌那人生的灯塔”。
    这是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政治理论课教师葛坤英教授写在独著《美在吾心——教涯八千里云月拾尘》一书卷首上的话,同时,也是她近三十年来从事教学工作遵循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多少年来坚守的教师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老教师,集多年在教学中的实践与经验,葛坤英教授深深体会到,要做一个现代的合格教师,必须认清社会发展形势,提高教育认识,不断形成现代教育观念,真正达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从知识与思想上给于学生有益的启迪。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葛坤英教授独立讲授本科生、研究生5门课程,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提高,葛坤英认为,必须了解当前教学的发展趋势,不断改革和完善原有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身教学跟上时代发展。
    在教学观念上,葛坤英重新确定了教学的功能,从重视知识传授转向重视能力培养,从重视认知转向重视发展;重新确定教学的途径,从重视教师教法转向重视学生学法;重新确定教学的重点,从重视结果转向重视过程,从重视继承转向重视创新等。
    在教学实践中,葛坤英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思路、领悟等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在形式上克服了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把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在她看来,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主动的去辅助学生主体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其内在的联系及规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地去实践、创新。
    经过自身努力的探索,葛坤英在自身的教学改革中努力创新,引入了“框架思维”、“有无相生”、“非语言并用”等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讲授每章课程内容之前,葛坤英首先让学生大体了解讲授内容的整体框架及逻辑联系,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理清学习思路,并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学习任何新知识的过程中。此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效果,学生给予了高度评价:“本学期葛老师使用的新的教学理念,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参与能力,这就非常好。教师教的目的,不光是教会学生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有无相生”是老子提出的一对辨证关系,葛坤英把它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设置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中各自的位置与任务。这里的“有”是指把教学内容中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先传授给学生,相当于给了个整体框架;而“无”则是框架中的空间,即把论证和补充具体内容的任务留给学生,并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在课堂上组织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空间中“无中生有”,领悟和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来。
    葛坤英在教学中不仅力求课堂语言“形象、活泼”,也非常注意非语言因素的运用,即在课堂讲授中注意运用语调、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调动学生情绪,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师教学过程的结束。在每堂课下课后,她都会使用“删、减、添、改”的方法,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反映和自己在课堂上闪现的“火花”及时记录在教案中,以便下次改进和提高,该方法她已坚持多年,使自身和学生都受益非浅。
    在当代教学中,教师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建立“主体知识结构”则为当务之急,即以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为基础,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为背景,以精深的专业知识为主干,以相关学科知识为必要补充,以达到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此,葛坤英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除在语言、教态、板书、画图、举例上下工夫外,还独立制作《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电子课件一套,在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
    几年来,葛坤英教授曾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名“两课”优秀教师、河南省“两课”优秀教师、河南省德育学科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河南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河南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河南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化工报》、《高校社科研究与理论教学》等报刊提名表彰。
    在教学之余,她努力搞好科研,共有科研成果60余项,其独著《美在吾心—教涯八千里云月拾尘》(24万字。远方出版社)在社会上引起较好影响。由她主持的《思想教育课教学的“前沿信息携带教学法”》教改项目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课教育教学的系统化管理模式》教改项目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两次在教育部召开的教学研讨会上作重点发言。她还多次接受新华社、省市电视台、报纸等媒体采访,就一些社会敏感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使学生成为大写的人
    徐特立老人曾经说过:“师生的相互关系,首先就要谈教师的人格问题,因为教师是领导者”。 学生是葛坤英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她的教书育人生涯中,始终贯穿八个字:尊重、理解、关心、爱护。
葛坤英认为,教师必须以良好的人格品质去感染学生,其核心是爱,即在教师心中,时刻放着学生。这里的爱,在葛坤英看来是分两个层次的,一是象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感情上的爱,它将缩短自己和学生的心理距离,有益于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其成人;二是作为教师爱自己的学生,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职责上的爱,它将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促使自己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使其成才。
    在葛坤英看来,学生与老师一样,同为社会人,具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教师不能以居高临下或学生对立面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她始终告诫自己,要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她力求有问必答;每次让学生回答问题或做事时,都用 “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在课堂上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从不当面贬低、斥责学生,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
    对于学生的行为,葛坤英总是抱着豁达、宽容的态度,加强与学生思想上的沟通,力争与他们形成共鸣。2003年秋天,葛坤英给03级新生上《思想道德修养》的第一堂课时,一些学生对学校设置该课程持冷漠甚至反感的态度,并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当时在讲台上,她以平静却非常坚定的语气说:“这门课一定会成为你们在本学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学生问“为什么?”她回答:“因为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你们想成才,我也想让你们成才。”课堂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一次课堂教学中,一位同学突然腹痛,葛坤英马上组织学生带他去医务室,下课后又亲自去探望,当探望结束她往外走时,很多同学围上来,纷纷说:“谢谢您,老师!”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同学们主动自觉地给予了她极大的帮助。
    葛坤英极力主张学生们学习人文科学知识,河南地处中原,《尚书》《易经》《诗经》《道德经》《周礼》等文化经典都由此源出,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摇篮。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她了解到很多学生不清楚甚至不知道这些源自河南的中国经典之作的内容及产生的时代背景,这必将给今后将走向世界的学子们带来思想和文化上的缺憾,甚至影响其发展。于是,她采取开讲座、小型讨论会、课堂举例等形式对学生传播这些传统文化经典的内容,受到学生的欢迎。
    尊学生而学生尊,葛坤英以人为本对待学生,收获的是学子们的浓浓尊师情,在网上教评中,学子们纷纷留下了自己的心声:
    刚拿到《思想道德修养》很失望,您在第一节课上说:“我相信你们会喜欢这门课的”。大学后的很多欢乐、顿悟、感动的泪水,激情,都是你给予我们的,您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在我们心中都是永恒。谢谢您,老师。我们爱您,原谅我因激动而颤抖无法上台,道出心声。愿您永远保持这样摄人心魄的风采。
——工商管理系03级
    感谢老师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欢笑。生活也许是让人产生激情的,我们都是情绪高扬,你不但对我们关怀备至,而且还给予我们讲授很多课外的许多知识,在这里,在郑大我感觉很充实,我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谢谢老师的不懈教导。
——土建学院04级
    在04—05学年,葛坤英担任本科《思想道德修养》课和研究生的《教育学》课程,每次讲完课后,学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2003年度在学校网上评教中,她被学生评为郑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莫说教师清贫,教师的财富,就是那盈天桃李;莫说教师清苦,桃李芬芳,是教师生命的延续。”葛坤英说,我从心里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有价值的互动过程,有学者称是师生的生命过程。我非常重视和珍惜这个过程,因为它体现了我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上一篇: 童丽萍
下一篇: 庄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