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团队

寇东亮

文章作者:马闯 访问次数: 发布时间:2015-05-10

    寇东亮,教授,男,1965.12,中共党员,硕导,哲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其实效性——基于德性论的研究”(2007.7-2009.12)。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招标项目:“社区共同体建设与公民意识培育”(2009-2010)。
3.主持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发展伦理学与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础研究”(2005-2007),已结项。结项成果入选第二批《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文库》,于2009年9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4.主持河南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民族精神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研究”(2003-2005),已结项。
5.主持陕西省社科规划科研项目:“可持续发展途径的人学研究”(2000-2001),已结项。
6.主持陕西省教委专项科研项目:“人文精神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1998-2000),已结项。
7.主持陕西省教委专项科研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人学研究”(2001-2003),已结项。
8.主持郑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德性伦理当代价值研究”(2004-2006),已结项。
9.主持郑州大学校内培育基金项目:“德性论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研究”(2007-2008),已结项。

著作:
1.《发展伦理学与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独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2.《德性重建的自由根基——现代道德困境的人学解读》,独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大学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管理》,合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4.《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5.《发展观——兼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思考》,合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6.《陕北文化概览》,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7.《马克思主义原理》,副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8.《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程》,编委,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出版。
9.《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合著,大象出版社2006年出版。
10.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发展伦理学与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础研究”的最终成果——《发展伦理学与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一书,入选《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文库》,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于2009年9月出版。


论文:
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或被相关权威刊物转引的论文如下:
1.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耻感教育的人学指向,《伦理学研究》2009年第5期。
2.从“阶级的道德”到“真正人的道德”——马克思恩格斯对道德演进的一种诠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1期。
3.胡锦涛人学思想,《郑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二步战略目标期。
4.“自我实现”的生态维度,《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第6期。
5.震灾、国家认同与爱国主义教育,《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6.公民道德教育中道德资源供给的三个基本路径,《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7.科学发展观视域中发展目标的人学指向,《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8.文化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9.德性与自由的融通——康德伦理思想的一个旨意,《学术论坛》2008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伦理学》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
10.自由、权利与德性,《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伦理学》2008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1.“他者意识”: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伦理基础,《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4期。
12.德性与自由:道德的两个基本构成因子——基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13.“人的自然本质”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的统一—生态伦理学的人学根据与人学意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第4期。
14.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想共识的形成,《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思想政治教育》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
15.“和谐文化”的三重意蕴,《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3期摘要。
16.学术权力:中国语义、价值根据及实现路径,《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
17.德性概念的三重内涵,《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5期摘要。
18.“伦理的终结”与“道德的解放”——后现代伦理的宗旨,《探索》2006年第4期。
19.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意蕴,《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20.公民道德:社会秩序的“软肋”,《河南日报》2006年7月26日学术版,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精神文明导刊》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
21.自由优先于德性——罗尔斯伦理思想的一种解读,《伦理学研究》2005年第3期。
22.“义利之辨”的人学底蕴——在个体认同层面的展开,《郑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3.社会资本的伦理意义,《西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4.法治之于德性的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伦理学》2005年第2期全文复印。
25.德性优先于权利——对社群主义伦理的一种解读,《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26.论现代性伦理学的完型,《广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伦理学》文摘卡2005年第4期摘要。
27.德性伦理与和谐社会价值观的建构,《郑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伦理学》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
28.自由:道德的形成根据,《河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伦理学》文摘卡2006年第1期摘要。
29.“德性伦理”研究述评,《哲学动态》200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伦理学》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0.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光明日报》2003年10月23日。
31.“德性伦理”研究的当代视野,《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32.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意义、条件与原则,《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33.提升与和解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可持续发展思想发微,《唯实》2002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3年第1期全文复印。
34.“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02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2002年第10期全文复印。
35.人文精神:从本质主义到生成主义,《探索》2000年第3期。
36.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学底蕴,《河南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9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7.人的发展与人文精神,《探索》199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9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8.人的完整性与可持续发展观,《探索》1998年第3期。
39.简论哲学本体论的根据和实质,《青海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40.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理论实现的三大转换,《河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1997年第8期全文转载。
41.“我在”之根基的检讨,《延安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2期摘要。
42.实践与社会规律论纲,《延安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96年第2期全文转载。
43.论社会规律的生成,《延安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94年第5期全文转载。
44.社会阻力论纲,《广西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45.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当代,《延安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92年第9期全文转载。
46.人的自觉能动性与社会规律客观性的内在统一,《社会科学》1990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90年第7期全文转载。

获奖情况
1.“学术权力:中国语义、价值根据及实现路径”一文获2006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
2.《大学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管理》一书获2006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五作者)
3.“论社会规律的生成”一文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8,第一作者)
4.“社会发展的哲学研究”系列论文获陕西省教委199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作者)
5.“提升与和解的统一”一文获北京师范大学“崇学奖”三等奖(2003,独立)。
6.获第四届延安大学“李凤青侯明书青年科研基金”(2002,独立)。
7.“‘继续解放思想’的时代意义、价值根据与实践路径”一文获河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研讨会优秀论文。
8.获郑州大学2004-2005学年度“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9.获郑州大学2007年“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0.被评为200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11.获2002年度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
12.获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

开设课程 《现代西方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道德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与方法论》等。

上一篇:霍海燕
下一篇:樊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