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恒,男,博士,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河南省廉政评价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客座副研究员
2003-2006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0-2003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5-1999年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系,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2008年3月-9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做访学研究
研究方向: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
发表的期刊论文
1.韩恒:“殊途同归的公民社会?──与郁建兴、周俊两位先生商榷”,《二十一世纪》,2008年10月。
2.韩恒:“新时期农村扶贫的困境与对策”,《农村经济》,2008年第9期。
3.韩恒:“试论政府管理社会组织的主要模式”,《社团管理研究》,2008年第8期。
4.韩恒:“网下聚会:一种新型的集体行动”,《青年研究》,2008年第8期。
5.韩恒:“对非营利组织登记注册的思考”,《社团管理研究》,2008年第6期。
6.韩恒:“试论影响经济发展的软因素”,《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5期。
7.韩恒:“发育失衡的公民社会——基于公民社会三层内涵的分析”,《理论探讨》,2008年第4期。
8.韩恒:“行政分隔与分类控制——试论当前社会领域的管理体制”,《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4期。
9.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开放时代》,2008年第2期。
10.Kang Xiaoguang, Han Heng:Graduated Controls:The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 in Contemporary China,Modern China,Volume 34 Number 1,January 2008 36-55。
11.韩恒:“法规的运行——以G村的殡葬改革为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2.Kang Xiaoguang, Han Heng: Government Absorbing Society: A Further Probe into the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 in Chinese Mainlan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Summer 2007.
13.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6期。
14.韩恒:“关注工会系统的自主利益”,《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5年7月。
15.马庆斌、韩恒:“城市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城市问题》,2004年第2期。
16.郭星华、韩恒:“对一起丧葬事件的法社会学分析”,《学海》,2003年第1期。
17.韩恒:“对一起丧葬事件的叙说”,《社会》,2002年第9期。
18.韩恒:“走近乞讨者”,《社会》,2001年第9期。
著作情况
1.康晓光、卢宪英、韩恒:“改革时代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行政吸纳社会”,载《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王名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87-337页。
2.韩恒:“规则的演变——对豫南农村丧葬改革的实证研究”,载《法律与社会——社会学和法学的视角》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9页。
3.韩恒:“走近乞讨者”,载《都市的角落》(郑也夫主编)一书,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26-30页。
主持的科研项目
1.腐败与民主关系的实证研究,河南省廉政评价研究中心专项课题,2009年9月-2010年6月。
2.农村殡葬改革中的基层政府行为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009年9月-2010年10月。
3.城市新移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郑州子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郑州子课题”,2008年9月-2010年10月。
4.农村殡葬管理体制创新研究,民政部2009年殡葬事业发展改革研究课题,2009年6月-2009年12月。
5.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民政部2008年部级课题,2008年4月-2008年9月。
6.政府管理NGO的策略与制度框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非营利研究所福特能力建设项目,2007年6月-2008年12月。
7.河南农村殡葬改革实施效果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7年9月-2008年9月。
获奖情况
1.2009年获郑州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2.2009年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
3.韩恒:“网下聚会:一种新型的集体行动——以曲阜的民间祭孔为例”(论文,发表于《青年研究》,2008年第8期),获郑州市2008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4.韩恒:“发育失衡的公民社会——基于公民社会三层内涵的分析”(论文,发表于《理论探讨》,2008年第4期),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