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1日上午,国际教育学院在主校区柳园17号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线上分享活动小组成员及其指导老师见面会。由于疫情阻隔,无法到场的参会成员则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讨论。

自2020年4月16日始,国际学生线上主题分享活动已经举办了14期。该活动由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牵头组织,广泛动员了学生组织的力量,以“创造、分享、激励”为活动理念,以“敞开心扉,拥抱未来”为活动口号,每周五以线上主题演讲的形式定期举办,在线分享国情文化、论文写作、语言学习、生活常识、艺术赏析、体育运动等内容,大大丰富了国际学生疫情期间的学习生活,对国际学生向上向好的心理状态产生了积极作用。
随着该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扩大,线上观众的数量由最初的二十人达到了六十多人,最高峰时达到了近百多人。演讲者也已由最初的主办方邀约逐步变成了演讲者竞争参加。该活动已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演讲者筛选流程,一位演讲者在走向“舞台”前要通过提交申请,面试,试讲,模拟演讲等流程。其中,每一环节都有活动小组成员的帮助和指导老师的辅导。目前设有4个活动小组,每个小组各配备一位指导老师,小组各成员分工明确,从素材征集、活动主持、素材编辑、演讲培训、技术支持等多方面为演讲者提供帮助。一遍遍的精心打磨保证了每一次在线分享活动的质量。另外,演讲者的身份也趋于多元化,除了占主流的国际学生外,学院还邀请了学生辅导员、海外孔子学院院长、企业高层精英等演讲者参与到活动中来,演讲主题也更加开放多元。一个个别开生面的故事,一次次极富创造力的演讲,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扇别样世界的大门,也激励着学生们努力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

2019级结构工程硕士王帝翔是第二组的小组成员,主要负责活动主持、技术支持等工作。他说:“疫情期间的线上主题分享活动让单调的生活变得非常有趣。我还学到了很多新东西,比如团队协作和公众演讲能力。最近我们国家的一些公司和学校邀请我去做演讲,我非常开心。”谈到对下一步工作的期望,他说希望未来加强活动宣传,在社交媒体上扩大活动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
2019级化学博士梅思瑞是线上分享活动第一个演讲者,后来便作为小组成员协助其他演讲者开展分享。她坦言:“这个活动改变了我的性格,让我更加自信。我学到了专业精神,领导能力和沟通技巧。我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并帮助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同时也提高了我自己。我还非常喜欢团队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友好的合作氛围。我愿意一直参与其中!”

据悉,国际学生们申请演讲者的积极性很高,目前的分享计划已经排到了12月底。对此,一位活动指导老师说:“这是因为我们已经树立了活动品牌,团队文化也渐渐形成了。新生作为观众,通过参与活动找到价值,便会很容易加入到演讲者的队伍中来,因为这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事儿”。目前该活动的各项制度渐趋完善,已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生态系统,能够在制度的规范和老师的指导下,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有效运转。
走进柳园17号楼二楼,有一面文化墙格外夺人眼球,上面贴着每一期线上分享活动的海报。一位指导老师介绍说:“学院领导十分支持,我们计划做一个文化长廊,向大家展示每一期演讲者的风采。我们也计划在学院海外招生网站上增设线上分享活动板块,为海外学生了解学校和学院打开另一扇窗口。”
“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未来我们想把这个活动推广出去,希望吸引中国学生也参与进来。通过不同文化背景的演讲者的文化分享,‘将世界带回家’。这是一个很大的设想,虽然落地不易,但我们想试着一步步去实践”,一位活动负责人说。

(文:杨娜 图:王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