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情况
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水利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2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在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学科被评定为B+,并列第五名,被列为郑州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序列。学院设有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水工结构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工程安全与管理和水利信息技术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水利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工程安全与防护、水利信息技术、市政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岩土工程、土木水利(专业学位)和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水工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等3个学科设有河南省特聘教授岗位。
学院设有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国家及河南省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科面向国家水安全保障和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需求,借助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区位特点,契合黄河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水利与土木、交通、环境、信息等学科交叉融合,开展重大工程水灾变机理、安全防护和运行的理论、技术、材料及装备等领域的研究,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施工与运行安全,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复合型人才,支撑黄河安澜。
2. 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
围绕国家水安全保障需求,形成了基础设施水灾变防控、水工材料与结构性能提升、水资源综合调控和流域水环境治理4个特色方向。
目前,学科在基础工程水灾害致灾机理与防护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地下管网灾变防控取得技术引领;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及结构性能、城市洪涝模拟与预警预报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突破了强人工干扰流域水资源优化调配、多闸坝流域环境流量整体调控等关键技术,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流域水环境整治技术;倡导创建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坝道工程医院”,形成了网络化的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推广体系。
3. 人才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为导向,突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程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的研究生实践平台,提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水工程安全与防灾领域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4. 生源情况
学科建设的成效有力提升了研究生生源质量。5年来,来自211高校和A类学科的生源占比逐年提高,达到了56%,博士招生中,直博和硕博连读比例达57%。
5. 国内外影响
学科带头人王复明院士,现任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主席,曾任国际非开挖技术协会副主席,研发的地下工程非开挖成套技术享誉海内外,倡导建立的工程医院技术共享平台,已在海内外成立了43家分院,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网络,成功应用于黄河堤坝、南水北调工程、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水灾变抢险修复;先后承担小浪底、南水北调、白鹤滩、引江济淮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技术服务和科研咨询;2006年发起并主办水科学发展论坛,已成功举办14届全国会议,发布4期《中国水科学研究进展报告》;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国外科研院所建立科研合作和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为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国水电集团等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