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现就迎新周相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时间安排
迎新周为2020年9月14日至9月20日。
二、活动主题
“四爱”(爱国家、爱学校、爱知识、爱自己)主题教育
三、内容形式
开展“四爱”教育,帮助新生平稳实现从中学到大学过渡,稳定学生专业思想,引导新生制定大学生涯规划,明确学习目标,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一)爱国家主题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要结合疫情防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的伟大中国精神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动力,为抗击疫情坚定必胜信心、凝聚强大合力、注入持续动力。在新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提高爱国主义觉悟。
主题教育形式:学习讨论疫情防控中彰显出的伟大中国精神,举行新生升旗仪式、爱国主义主题报告、征文比赛。院(系)结合军训工作自行安排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校团委、保卫处、人民武装部、各院(系)
(二)爱学校主题教育
学校是学生的成长园地,爱校情怀需要全体师生共同营造。爱校情怀体现了广大学生对学校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学生个人对学校集体的依存关系,是学生对学校集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尊严感、荣誉感的统一。通过爱校教育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培育“求是 担当”的校训和“笃信仁厚 慎思勤勉”的郑大校风,激发学生以学校为荣,奋发成才,共同创造学校繁荣。
主题教育形式:结合校情院情介绍,开展学校历史沿革、校园文化、教学科研成果、杰出校友、校园环境等教育活动。
1.组织全体新生以军训连队为单位参观校史馆。
2.组织部分新生参加荷球事迹报告会,观看荷球表演赛。
3.引领学生践行“追求卓越”的郑大精神和“勿忘人民”的郑大情怀。
4.对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教育。
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保卫处、人民武装部、校史馆、新闻与传播学院、体育学院(校本部)、各院(系)
(三)爱知识主题教育
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不仅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转变,还有管理方式、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据学生管理实践,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未能及时适应转变,出现种种问题。通过爱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制定继续深造的规划。
主题教育形式:开展专业教育,激发新生专业兴趣,稳定新生专业思想,帮助新生建立专业学习理念。
1.安排学科带头人、班主任、专业课老师对新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介绍专业知识体系、课程设置、专业前景、就业前景等。
2.组织高年级优秀学生代表与新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介绍学习经验。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学长学姐有话说》,结合院(系)2020届考研学生中的先进事迹,让学生树立考研目标。
3.开展专业基础知识科普教育活动,组织相近专业学生参观校内具有特色的实验室、展览馆等,培养新生专业兴趣。
4.开展专业展示活动,制作专业介绍展板,对各专业集中展示,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及其他专业,开阔新生视野。
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教务处、各院(系)
(四)爱自己主题教育
爱己者,仁之端也。自爱是人的本质,自爱就是首先要对自己尽责任。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自爱的目标是自我实现,爱己就是以人为本。迎新周中开展爱己教育,帮助学生放飞理想,努力学习,积极进步,实现自我价值。
主题教育形式:对学生开展规章制度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生命观教育等。
1.对学生进行规章制度、文明教育。集中学习《郑州大学学生管理规定》、《郑州大学学籍管理规定》、《郑州大学纪律处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行为得体,举止有礼。
2.介绍学校的各项服务政策,如资助政策体系、创先评优体系、学生科技创新支持政策等。
3.开展疫情防控教育、治安、交通、消防安全教育。
4.开展生命观教育和自尊自爱教育。
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各院(系)
五、活动总结
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迎新周主题教育活动,认真筹备,保障落实,确保成效。各院(系)在此基础上,也可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其他新生入学教育活动。迎新周结束后,学校会将各院(系)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对于教育活动成效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