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深刻把握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重要经验

日期:2024年07月05日 09:48 发布人:马一茗 信息来源:教育部 点击: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主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坚持培育创新文化,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的这“八个坚持”重要经验,是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我们党对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为我们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在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道路上,必须深刻领会“八个坚持”的丰富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科技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归根结底在于党的坚强领导,这是高校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政治保障。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多次考察高校,多次就高校科技工作进行指示批示,明确了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责任和使命。党中央一系列部署谋划为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中的作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高校担负起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提供了政治指引和制度保障。“世界各国都把办好大学、培养人才作为实现国家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举措。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高校的重要任务。我们要不断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广大高校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作为高校科技工作的价值取向、最高追求,强化科技创新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把自身发展融入建设战略科技力量和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依托科学研究范式和科研组织模式变革,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破解国际前沿学术难题,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打造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科技创新项目品牌。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高校强化科技创新实力的必由之路。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意味着我们不可能照搬照抄他国的成功经验,要探索出一条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中国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教育系统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布局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和推进有组织科研为抓手,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科学研究范式和科研组织模式变革,引领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新变革,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是推动高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头活水,要加大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的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改革科研项目管理、经费分配,以及人才评价、考核机制,释放创新活力。坚持培育创新文化,是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的持久力量。科研创新有其自身的规律,坐稳科研“冷板凳”,大学要比教师更能沉住气,积极营造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科学家精神是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强大动力源和精神营养剂,高校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创新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在高校内掀起比学赶超的创新热潮。

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决定着高校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的广度和深度。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面向”深刻道出了在胸怀“两个大局”背景下科技发展的战略方向,融科技、经济、国家和人民于一体。面向国家发展需求,高校要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面向社会经济需求,高校要加强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深度合作,紧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痛点问题开展联合科研攻关。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高校要积极与国际科技前沿接轨,加强与国际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科研成果的国际化和应用化。面向未来发展方向,高校要加强前瞻性研究和战略规划,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是有效激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引擎”。科技创新源于教育生产和人才创造,科技创新反作用于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教育、科技、人才相辅相成、有机联系,必须统筹推进。高校应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需求和人才需求,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推动学科交叉和融合发展。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要发挥好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牢牢把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在具体教育实践中,要将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机结合起来,强化通识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着重锻造青年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坚持科技开放合作,是推动高校博采众长,向世界科技前沿进军,形成科技领先优势的战略主动。高校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科技合作项目,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和成果互通;积极推动国际创新成果在中国国内的转化与应用,吸引国外优秀科技成果和人才,促进国际创新资源汇聚和优势互补;加强对国际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吸引,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和合作研究,提升国际科技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在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行动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用好科技事业发展中的宝贵经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贡献高等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 2016-2020 郑州大学学生处 联系邮箱: xscxuan2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