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把握规律、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着力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着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保证、创造良好氛围。
1. 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指导高校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开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切实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推动工作实践。组织编写《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辅导员培训教材,录制网络视频课程,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必修内容,纳入高校学生工作研讨培训和辅导员研修培训。会同中组部、中宣部贯彻落实《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深入阐释解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师生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2. 推进高校切实担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做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相关文件制订起草、筹备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有关工作,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制定印发教育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筹备召开第24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统筹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制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推广教育部直属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研究制定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意见,召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指导高校科学制订党员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发展比例,基本稳定发展党员数量。做好全国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情况统计工作。会同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举办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推广使用《大学生党员培训教程》,成立中国大学生网络党校,启动师生党员教育网上培训。做好向高校学生党支部赠阅《人民日报》、向直属高校师生党支部赠阅《党建》杂志工作。指导全国党建研究会高校党建专业委员会和民办高校党建研究分会深化党建调研和理论研究。
3. (略)
4.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指导高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整体规划。启动研制大学生成长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组织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活动,结合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高校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第三届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指导开展“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编排创作体现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优秀校园文化作品,传颂“校园好声音”,征集汇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
5.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印发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文件。组织开展网上网下高校师生思想状况滚动调查,适度扩大参与调查地区及对象。组织实施校园好网民选树培养计划、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培养培训。进一步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加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有关项目管理,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高校网络文化和维护稳定工作研究。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加强建设。支持办好高校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及相关栏目。
6. 加强和改进对高校统战工作的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第二次全国高校统战会议精神,开展高校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情况检查。会同中央统战部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的意见》。把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作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核心任务,加强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组织开展高校统战工作专项研讨,推动统战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高校群团建设的指导和支持。
7. 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以文化人工作。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办法。会同中央文明办研究制定高校文明校园标准及测评细则,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会同中央网信办推进全国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中心建设,试点启动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推动认证结果在科研成果统计、职称评审、评奖评优工作中的应用。总结推广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试点成果,继续培育建设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开展全国大学生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展示、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指导举办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举办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暨廉洁教育系列活动。推进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建设,指导举办高校博物馆联展。
8. 深化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工作。开展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成效评估,培育建设第二批基地,组织召开工作现场会。贯彻落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支持高校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推动《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贯彻落实,完善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推动高校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会同团中央开展星级志愿者认证工作。
9. 着力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研究制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高校不断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推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试点应用。培育建设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辐射推动区域和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召开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现场会,举办专题培训,编辑出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案例,修订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及培训指导用书。继续扶持中西部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教师队伍发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心理训练、心理素质,拓展针对性实效性。
10. 夯实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开通应用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探索建立有效管理运行机制。指导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建立反映成员高校网络文化发展的动态指标体系。推进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加强全国共建工作,加快推广步伐,丰富育人内涵和功能。推进实施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加强内容创作,拓展项目载体,扩大网络覆盖,增强教育实效。加强高校主流理论网站、理论频道建设,指导开展全国高校网站名站名栏评选。统筹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整合校园内外资源,推进光明校园传媒等项目建设,拓展高校网络思想文化空间。开展高校外文网站建设试点,提高对外宣传传播能力。
11、12 (略)
13. 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研究制订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的意见,完善校园安全立体化防控体系。强化中央综治委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成员单位的力量统筹,开展校园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和依法整治工作。完善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开展高校安全管理机构创新示范建设,推动职能完善调整。指导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结集出版《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汇编》。
14. 统筹推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修订印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启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培训基地建设,组建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家库,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队伍作用发挥的有效机制。继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高校学生工作骨干出国研修项目,支持学生工作干部参加援藏援疆干部人才计划。启动教育部辅导员网络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继续实施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辅导员国内访学研修计划,选派辅导员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培育建设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指导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评选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组织开展高校宣传工作、统战工作、学生工作、院系党组织建设、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网络文化建设、网络舆情工作、安全稳定工作专题培训研讨。
15. 从严从实抓好司局内部建设。巩固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成果,认真执行《思想政治工作司“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规定》等规章制度,完善司长办公会、司务会议事规则。稳妥开展内设机构改革,做好职能调整、干部配备工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严管理党员干部。创新党支部工作方法、途径和载体,打造党支部工作品牌,编辑党支部工作动态。认真落实部机关干部能力提升计划,支持和组织干部参与理论学习、党性教育、履职能力等培养培训。积极参加机关文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