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现代化教育之路如何走

日期:2012年06月05日 00:00 发布人: 信息来源:学生处 点击:

朱建民

田慧生

王继华

2009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深入北京35中听课后,发表了《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的文章,提出: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这正成为教育工作者努力奋斗的目标。何谓“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厘清理念,才是实现目标的起点。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的语境是一个内涵特色深刻、理念定位明确、思想意境宏阔、价值取向深邃、目标导向鲜活的文化战略。其“志越万仞山、心地一平原”的精神境界和思想体系,使教育的目标价值得以完美呈现,其文化兴校文化育人的人文取向,使教育的理念思想得以完整实现。

“中国特色”:实事求是育人 把握规律办教育

“中国特色”作用于学校的发展,既是对特色内涵提升学生情趣和理念适用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客观探索,又是对办学的价值取向表达本质规定的新约。

特色的本质规定,追求时移世易的与时俱进,反映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特色的作用意义,不只是注重形式上的差异,更关注学校核心价值取向提升生命质量的目标价值。《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鼓励学校办出特色”的办学准则,就是要求教育“不只是对问题的探讨,更要在对价值追索”的理性思辨中,回答如何针对每个学校的特点和每个学生的个性催生其文化生长,回答如何用区别于他人的方式表达自行育人规则的问题。

由此推断,“中国特色”是实事求是的育人规则,是把握教育规律的平台,是依循教育规律办事的载体,是朝着“现代化教育”进发的方法路径。

“中国风格”:体现文化育人 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风格”的教育,它表达的深邃求真的育人格调,既展示学校的风采又服务社会的发展;它体现的文化兴校文化育人的人文气象,既体现学校的个性又弘扬中国精神的美德人性。

“中国风格”的目标导向,是以当下素质教育思想不断推进,学校的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模式却缺少“育人为本、以德为先”标准底线的情况下,从“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以文化人涵育品德德行、以文养心铸就远行能力的愿景目标出发,为保障教育精神的完整性和教育理念的高尚性,而展开的精神追求。

之所以说它是一种精神追求,这是要弥补目前教育缺少文化育人、以文化人的准则,缺少审美尚美价值取向的凝视,缺少文化兴校的特殊语言,缺少静态视觉环境文化的灵魂,缺少家校合一的指导艺术,而从教育精神建构、理念思想设计、课程类别谋划、动静态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合一规划的角度出发,创设的功能性人文导向。

“中国气派”:眷顾以人为本的价值规律

“教育必须利用环境的力量”浸润灵魂,是中外教育家办教育使教育完美的共识。环境可以是大楼的典雅,可以是小桥流水的悠长,可以是文化墙的育人技巧,也可以是雕塑释放灵性、形成触动心灵的力量。

“气派”的能量释放是一种“情”的延伸,人和人之间需要情感的维护,学校和学生之间也需要以人为本的情来规范。“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的“情”,就是要拿出GDP的4%发展教育,这是物质形态保障之情,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内涵发展”的指导方针和“鼓励学校办出特色”的规则,以及“育人为本”、“四育并举”、“注重家庭教育”等层面的文化之情,眷顾以人为本的规律价值之情。

总括来讲,“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内寻精神情感文化育人的思想启航和外表理念精神气概,塑魂魄流芳的教育艺术。

“现代化教育”:教育的目标价值 文化兴校的进发方向

正确理解温总理提到的“现代化教育”的主张,领会其内涵深意和内在逻辑思想体系的文化张力,需要把它放到广阔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进程中去认识。“三个面向”中提到“现代化教育”,是29年前,面对改革开放拨乱反正,中国教育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精神宣言。而温总理把“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念与“现代化教育”结为一体,则是对教育目标价值回归人文精神的呼唤。

“现代化教育”不是教育的现代化,而是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文化兴校的新阶段,需要教育体现更多的人文精神,适应社会的发展而确立起的目标方向。

“现代化教育”的逻辑推理,意在破除不符合时宜的功利浮躁。“破”的意义,重在破局精神状态的短视保守,意在破陋流俗媚俗单一唯智的风气。“现代化教育”的精神指向所表达的人本化育人思想、民主化的人文精神、个性化的兴趣挖掘、终身化的学习意识、国际化的发展态势、信息化的技术支持,已成为教育的目标价值和文化兴校的进发方向。

而教育的现代化,注重的是为现代化教育提供保障的措施和为完成教育目标而提供物质和技术。“现代化教育”的目标价值,是一个自身立意高远、胸襟境界表达最高精神形态的战略。它在教育机制的设计中,要体现人本思想的发展活力,并从理念思想层面谋定发展的方向;它在教育体制的变革中,要解决管理层面职责和权力的高效廉洁运转的问题。“现代化教育”的价值取向,还是文化强国战略“规定了”的规则。因此,其发展的模式、运作的方法,要在科学规划、办出特色、内涵发展、以德为先、四育并举的平台上进行。它既要在规划上因地制宜地体现“中国特色”实事求是的规则,在文化兴校中体现“中国风格”文化育人的人性美德,在能量释放中体现“中国气派”的精神意境,又要在责任使命中表达“现代化教育”民主自由、人文化、国际化等要素的情怀。

“现代化教育”的精神,呼唤校长用职业境界和职业素养,反思当下的价值取向是否符合“文化强国”、“科教兴国”的精神战略。

“现代化教育”的理念,呼唤校长对学校的组织结构和理念思想进行文化兴校的精神引领,并建构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价值取向。

“现代化教育”的思想,呼唤校长对经验性的固化模式向文化育人方向变革,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态势下,创设文化发展的战略格局。

(作者:朱建民系北京市第35中学校长;田慧生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王继华系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首席教授、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

© 2016-2020 郑州大学学生处 联系邮箱: xscxuan2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