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共青团新闻 >> 正文

【中国青年网】在西藏支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日期:2017年04月20日 10:42   点击量:   发布人:    资料来源:

苦中变酷

   记得在去年六月份的毕业生经验交流会上,我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了一句在文章中看到的话:“大学四年一定要做一件感觉很酷的事情”。

   紧接着就有学弟问我:“学长,那你去支教,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吗”。我笑着回答道:“看起来有点酷,可能会有点苦吧!”。

   很庆幸,我的家人都支持我毕业后用一年的时间,在偏远地区锻炼、学习这个想法,虽然在旁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但老妈更倾向于我在志愿书上填写“广西”,她认为那边气候宜人且相比于自治区要安全很多。

   可能是对于西藏的向往与生俱来,也可能是支教地的工作性质太吸引我,但让我更加坚定意愿的,是家中最年长的姥爷告诉我的一句话:“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应该在年轻时,去年老后没可能再去的的地方,闯一闯、锻炼锻炼”。

   “去了西藏可能我会后悔一段时间,但如果不选择西藏,我会后悔一辈子”。

   2016年7月24日下午从郑州坐火车出发,到达西宁后转乘有氧列车,近两天的硬卧上铺之旅终于在抵达拉萨后宣告结束。心率的提高和剧烈的头痛让我体会到,舟车劳顿完全可以被高原反应所替代。



27EBC


出发前在团市委领取的衣物和手册

   结束在拉萨十天的志愿工作培训后,8月5日清晨坐上了通往林芝的大巴,由于铁路未修通、山路又难行,那天我的微信运动都因为这“过山车”般的经历颠簸出了两万多步。




培训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


“另类”支教

   我本科的专业是体育教育,赴藏前,有朋友调侃我:“你是不是去变形计里那种小学,教小朋友们踢足球打篮球啊”。

   “中国的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显然百度词条的解释和大多数人对支教的理解是一样的。

   我的支教单位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在去年九月底正式独立为西藏农牧学院。而我所在的资源与环境学院是学校最大的学院,共有16个专业、近1600名学生。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既然不用走上三尺讲台用粉笔书写志愿青春,我也很期待在绿茵场和田径场上与学生亦师亦友。但实际岗位在我看来是相比于教课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学生办老师兼辅导员和班主任。

   8月16日正式上岗,学院当时安排给我的工作是任七个班级的辅导员,并在学生办负责贫困生资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本科毕业到研究生入学这个时间段内,能在西藏自治区的任一名高校教师,这样的工作体验和学习机会着实让我充满了期待。


21AD1



参加学院的表彰大会


初学,老成

   就像临近期末考试,“预习”熟悉又陌生的课本一样,学生科的所有工作在我的视角看来虽不是毫无头绪,却足够我拿出备战高考的状态来下一番功夫。

   “年轻的新晋老师”、“小杜老师”是科室同事们对我的称谓,但我更倾向于用“初学者”来冠名自己。无论是评定奖学金还是下达处分,我都如一名刚入学的新生一般,将大学生手册中的条条框框熟悉N遍,才有足够的信心去进行下一步工作。




38FE2

参加学院的学生活动并担任评委


   本科在学生会的经历让我成为了一个对工作有极度强迫症人。只要接手任务后我恨不得加班加点完成,绝不拖沓。这就导致我很多时候忙的恨不得有四个分身,有时候却能悠闲地边码字边喝茶。

   其实自治区的高校工作性质和内地差别并不大。只是这边对工作的严格性、约束性相比内地都要低一些。比如看到消息不需要收到回复、上交材料也不需要完全按照要求。

   虽然办公没出现过任何问题和错误,但是总会有一些小无奈和哭笑不得的时候:某学生会在半夜发消息问你什么时候发补助;各类奖助学金评定完毕公示后会有很多学生来“拜托”你,表示很希望获得奖学金,原因则是他(她)真的很需要这笔钱;通知各班级按照所发的模板上报信息,收到后还是会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格式。

   给学生批假条、开班会、协助领导收集材料等都是在上岗前我能够联想到的一名辅导员的办公日常。而监考、检查寝室卫生、监督学生出早操、校门口“蹲点”(清晨在校门口围剿夜不归宿的学生)这些工作体验确实是始料未及。

   目前我任八个班级的辅导员和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在新学期第一天,我整理了上学期的已完成工作,看着编号整齐的文件夹和密密麻麻的文档,成就感油然而生,而我坚信我能投入的精力还有更多。


EE9E



上学期已完成工作


学会生活

   我和队友所住的教师公寓是个两室一厅的八十平米房子,屋内有往届支教学长留下的“财产”——热水器、电磁炉、简易衣柜等生活必需品。可能看起来比较苦的就是两个人分享一间卧室、窗户漏风、没有暖气、限制电压、床铺短窄

   我相信这一年的支教生活远比我大学四年学到的更有价值。感受过喧嚣也学会了独处,摆脱了学生气息也学会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和老友能保持联系也认识了一些靠谱的新朋友。





在这边的工作经历固然宝贵,但远在在距家三千公里的地理位置且半年才能回乡一次,教会我的不仅是合理开销、整理心情、自给自足这么简单。

28907

和队友参加林芝团市委举办的植树志愿活动

从不会做饭到现在能做几个拿得出手的炒菜、从大学四年向家里伸手要钱到现在能合理支配工资并有存款、从偶尔情绪化地处人处事到现在能站在最合适的角度的对待一切,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已到本命年且处在奔三阶段的年轻人应该有的改变。

更加念家、更加成熟、更加稳重,这三项是在入藏后我最大的变化。而我愿自己永不忘初心,以工作为伴,以生活为乐。如毕业后告诫自己的话一样,忘记自己所取得过的成绩,谨记自己所犯过的错误。边支教边成长的路上,处处都是新的篇章,时时都要全力以赴。

一些感慨

其实对于支教的体会,想写的有很多,双手放在键盘上却又不知从何敲起。因为总是把时间花费在了“做”上,却忘了要经常停下来去思考。

“用脚去丈量这片土地,用心去感受这份信仰”,进藏后我始终带着这句话激励自己。

人民很淳朴,学生很可爱,街道很干净,气候很宜人,食物很独特。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回答很多人对于西藏的疑问。也有很多朋友询问我是否需要寄一些二手衣物给这边的学生。其实我认为内地应该摆脱对于西藏所存有的贫穷、落后等刻板印象。

习大大说过:“西藏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不仅仅是中央的财政转移、政策扶持和对口部委地方的资金项目支持,更是一代代援藏干部的无私奉献和无畏实干,让更多的西藏各族群众过上了和内地一样的小康生活。

很多朋友开玩笑称我为“援藏干部”,我却觉得自己远远达不到真正援藏干部的高尚境界,而用“现代知青”来形容自己则更为贴切。

在我看来,自治区虽偏远,但并不缺乏物资,所缺少的正是教育、医疗等技术支持以及甘愿奔赴边疆的各类人才。无论是援藏还是志愿服务,只要你肯投身西部,必将终生无悔。

漫步于尼洋河边,走过比日神山的木栈道,远眺南迦巴瓦峰尖的雪。这一切让我深深体会到,西藏的悠远文化不只涵盖于仓央嘉措的诗集中,西藏的深厚历史也不只存在于布达拉宫的灵塔里,西藏的独特魅力更不只位于青藏高原的山脉线上。




42BA7


林芝嘎拉桃花村

感恩契机,让我能够投身西部;感谢遇见,让我能够醉美林芝;感动经历,让我能够烙印在心。

“用一年不到的时间,做让自己终身难忘的事情”是每一个支教人的初心。还有四个月的时间我就要“退休”啦。既然时间不能变慢,那就让我跑的快一些吧。加油,小杜老师!

郑州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队队员杜松健

2017年3月29日

友情链接: 中国共青团   河南共青团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青年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