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隧道,观故居,体民情……不是游山玩水,没有闲情逸致,一群身穿蓝色队服的社会实践队员走街串巷,普法宣讲。烈日下,古道旁,他们的身影汇聚成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他们,就是郑州大学法学院社会实践队的成员。7月12日至16日,实践队员分别前往小岩沟村、土门村与形盆村三个贫困村进行走访调查,顺利完成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每一站。
法律扶贫首站,实践队来到了小岩沟村——淇县最贫困的小山村进行调研走访以及法律宣讲。小岩沟村位于太行山余脉,以山地为主,适宜耕种的土地面积较少,且当地缺乏稳定的水资源。缺水、缺地直接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农业的不发达导致当地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缓慢,当地劳动力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导致了小岩沟村贫困的现状,而脱贫,就成了小岩沟村的大梦想!
队员们了解到,小岩沟村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技术培训等基础方面入手,逐步推广中草药种植,打造特色精品小米种植,因地制宜规划立体种植。村支部、村委会努力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入农业气象联盟,大力探索招商引资,积极的给村民提供各种挣钱机会、就业途经,并引进了鹤壁市的一家公司的橡胶配件初加工项目,为村民提供修车等技能培训的机会,同时为即将搬迁的居民联系就业岗位等等。
如今,徐滋森书记担任小岩沟村第一书记,继续推进“两不愁,三保障”策略,让老百姓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医疗、教育和住房。
一天的走访接近尾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下的小岩沟村显得古朴神秘。看着小岩沟村清幽的山山水水和古朴的民房故居,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第一书记与村领导的带领下,小岩沟一定能早日改变贫困的现状,实现脱贫的大梦想,创造美好生活!
行程的第二站,队员们来到了土门村——一个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地方。驻村干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天真少年心怀梦想,努力向前,这里虽然清贫,但精神却十分富有。
一来到村委会,第一书记户东山就开始介绍村里的脱贫情况。在接下来对户书记的专访中我们了解到,户书记是2015年到土门村任第一书记的,那年的他57岁,是鹤壁市交通运输执法局的一名副科级干部。说起为何年至花甲来到基层扶贫,户书记颇有感慨。
“当时局里要求自愿报名下乡扶贫,我第一个报的名。为什么?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还在农村教过书,对农村有种特殊的情感。至于年龄,只要有这颗想给老百姓做实事的心,那都不是问题。”户书记在交通局做了一辈子工作,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农村老家,忘不了农村里含辛茹苦的贫困户们。在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新形势下,户书记找到了新的契机,主动请缨,来到基层,和村民一道走完奔向全面小康的最后一里路,也站好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班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随后的走访中,队员们来到了小旺(化名)小朋友的家里。刚走进院子,懂事的小旺便拿出小凳子来给队员们坐。小旺就要上五年级了,当问到他哪一科学习最好的时候,他自豪地说是数学,队员们纷纷向起竖起了大拇指。得知他的英语也不错时,队员主动问了他一句“what's your name?”小旺非常流利地回答了"My name is Xiaowang"。如此一来,更是让队员们赞叹不已。
让队员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有些害羞的小男生长大以后想成为一名音乐家!热情的队员们便邀请他合唱一曲,他很爽快地说来一首《小苹果》。“我种下一颗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欢快的旋律久久回荡在宁谧的小山村。相信小旺一定能坚持他的音乐梦,坚守希望,乘风破浪,梦想成真!在精准扶贫的攻坚阶段,自立自强的品质也终将助力村民们脱贫致富。
随后,队员们和梦想军校的鑫智(化名)以及憧憬郑大的佳佳(化名)等学生进行了交流,对她们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同时有专门的哥哥姐姐和她们进行了结对帮扶,以保证队员们能及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她们。
扶贫路上有坚持、坚守、自立、自强的他、她和他们,土门村的脱贫目标必将因这群美丽的人而早日实现!
本次社会活动的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了形盆村。带上宣传手册,怀着激动的心情,队员们来到了村里的小学,通过讲解道路交通法规、播放PPT以及做游戏的形式,对同学们进行普法教育。
山间的清晨明亮清爽,如孩子们的笑脸一般清澈。当队员们走进孩子们的教室时,他们正听话的坐着书桌前,一张张笑脸上抑制不住对这群粉红色身影的大哥哥大姐姐的好奇与期待。
趁着队员们安置投影仪的间隙,梦超同学首先给小朋友们对社会实践队来到学校的目的做了简单介绍,然后鼓励小朋友们进行自我介绍,勇敢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看着黑板上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姓名,队员们仿佛看到了数十年后孩子们成为栋梁之才的场景,也看到了的希望和未来!
紧接着,投影仪调试好以后,侯雨佳同学深入浅出地为小朋友们讲解了道路安全相关问题,小朋友们听的津津有味。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在普法宣讲进行完毕后,队员们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几个小游戏。无论是“一块五毛”、“星期一逛校园”还是“抢凳子”的游戏,小朋友们都全身心地投入进来,玩的不亦乐乎。天公不作美,游戏接近尾声时,天空中下起了雨。山里的雨不似平原一般温和,不一会儿就成了倾盆大雨。但是大雨并不能浇灭大家的热情,队员们和小朋友们一起回到教室里,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教室里不断传出银铃般的笑声。随后,土门村和记平书记对形盆村的致贫原因和贫困户的生活情况向队员们做了介绍,也对形盆村以后的发展提出了规划。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为期五天的淇县扶贫之旅已悄然结束,其间的点点滴滴却始终留在心底。这五天来,无论是“男招女嫁”不再赡养的风俗,或是身残志坚、守望梦想的小少年,还是老骥伏枥一心为民早脱贫的白发书记,都让我们明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唯怀梦想,方能脱贫!
短短五天,却记忆深长。也许5天的调查走访和法律宣讲并不能彻底改变村子的贫困现状,但知识的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很快就会开花结果,就像土门村的徐会计说的那样“国家提倡依法治国,要不是你们来,俺们哪里懂啥是法呀!”朴素的话语却道出了实践队来到这里的意义所在。
3个村庄,5个山头,7个队员,100余户贫困村民,1000份宣讲手册,600多名座谈群众,7名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每天翻越3座山头,步行10余公里......看似9个简单数据的组合,却凝结着郑州大学法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全体队员5天来的心血,记录着田间地头走访调查、普法宣讲的一幕幕——跋山涉水,不辞劳累。
“我的灵魂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尼采曾如是说。大山里的人们生活简单,澄澈淳朴,单纯仁厚。而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亦是如此,就像淇县领导对他们的评价:“我不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但当他们席地而坐和大娘娓娓交谈时,他们都是了不起的社会骄子”。这次活动也让队员们受益匪浅,让学习法律的他们懂得了身上的责任,须“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以修身,更须学以致用,以才干扶持人民!
希望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能给村民们带来法律上的启蒙,也能助力他们成功脱贫。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在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淇县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脱贫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