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至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举行,多国政要齐聚中原大地。在这个国际会议的现场,活跃着一群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自愿投入到会议服务中,协助提供咨询、翻译等服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是在郑州长大的,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有很深的感情。得知家乡要举办‘上合总理会’这样的大型国际会议,就一直关注。”家在郑州紫荆山附近的24岁女孩小王说,她在英国留学两年多,11月份看到团河南省委发布的招募志愿者启事后,就立即报了名。
在这次盛会上,河南大学外语学院俄语专业30名学生担任了志愿者,该校俄语专业的大三女生任苗苗,就是其中之一。
12月14日早晨,为了顺利迎接从北京搭乘高铁来郑州的蒙古、白俄罗斯、伊朗等国的客人,任苗苗不到7点就赶到了郑州东站,静候嘉宾们到来。
“虽然最近几天,来回奔波确实累一些,但是在会议中做志愿者,不仅能够锻炼各方面的能力,还扩大了知识面,收获了友谊。”任苗苗说,当看到尊贵的客人在她的协助指引下能够顺利上车,她心里很高兴。
和任苗苗一起的,是郑州大学英语专业的大四女孩张梦珍。10天前,张梦珍接到了参加“上合总理会”翻译志愿者培训的正式通知。为外宾提供翻译服务并非难事,但她还是遇到了挑战——外交礼仪。从一点一滴中,张梦珍学到了外交礼仪的细节,比如接待外宾时,要站在外宾左手边,伸出自己的左手引导方向……
“从学院发布招募志愿者启事后,一下子报了一二<>,竞争很激烈,我有幸顺利过关,很激动,也很忐忑。”在新闻中心担任志愿者的邢科伟,是郑州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翻译专业的研究生,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型国际会议,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邢科伟的胸前一直佩戴着一枚“笑脸”胸牌,他说,“这是要求自己对人必须笑脸相迎,除了机智、耐心外,热情与责任感不可或缺。”
面对一些国外媒体记者的询问,邢科伟用流利的英语与他们交流。“从小学开始,老师就教导我要学会感恩和回报社会。”邢科伟说,这次特意来做志愿者,源于他对郑州这座城市的热爱。
不仅是河南高校的大学生,不少教师也参加了此次志愿服务。郑州大学外语学院俄语系主任袁燕萍坦言,虽然她从事俄语教学工作有25个年头了,但这次工作和以前任何一次外事任务都不同。“当我们向客人们介绍展示‘河南剪纸’‘司母戊方鼎’‘地坑院’等特色文化时,我们的语言表达不仅要精准,同时还要为客人传神地表达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袁燕萍说。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教师李文竞也有同感。他说,“这次翻译任务非常特殊,是向世界展示郑州、展示河南、展示中国的一个侧面,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汇,都代表我们的‘脸面’,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力求每一个词语都翻译得准确无误。”
据郑州大学团委书记冀娟介绍,根据安排,该校团委和外语学院共选拔了49名优秀学生和7名教师,担任本次会议的翻译和会务接待服务工作。在会议筹备阶段,会议筹备组对志愿者进行了专门培训,系统地学习了包括外事礼宾礼仪、外事纪律、媒体接待、河南省情等方面的内容。培训后,志愿者根据需要被分配到礼宾翻译组、新闻组、交通安全保障组、环境市容保障组等岗位的具体工作中。
“本次‘上合’会议共派出111名志愿者,主要是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等高校中挑选出来的。”团河南省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韩冰说,青年志愿者们怀着满腔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圆满完成了此次任务。为大型国际会议提供志愿服务,不仅提高了志愿服务水平,也向世界进一步展示了河南志愿者的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