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和3月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先后在北京召开。郑州大学青年师生热切关注会议实况,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新媒体等各种途径积极关注两会动态,了解会议进程,聆听政府工作报告,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掀起学习热潮。
郑州大学团委书记王红晓表示,全国两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一次重要的会议,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2025年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我们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团员和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主线,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全心全意服务广大团员青年全面成长成才,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击鼓催征、不负韶华,奋力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郑州大学团委副书记杨明指出,全国两会全面系统部署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方向。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工作任务,对于学校发展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高校团学工作的一员,我将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围绕党和国家重点需求,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发出团的声音,展示团的作为,同时认真分析青少年思想和心理特点规律,全力维护青年领域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努力培养新时代好青年。
第五临床医学院团委书记王元植认为,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令我深感振奋、倍受鼓舞。作为学院共青团工作者,必须深刻领会全国两会重要意义,把共青团高质量发展摆在首要位置。要进一步强化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帮助其自觉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要立足国家医学高等教育新需求,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准确把握青年学生思想特点,确保将思想引领贯穿在学生全周期培养之中,团结带领青年学生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答好青春之问、担好青春之责。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尚佳琪说,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往的成绩,也为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报告中提出要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一名校团学工作者,我将在报告的指引下,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聚焦青年人的全面发展,团结、组织、引领广大青年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本领积极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去。以奋斗为笔,以汗水为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璀璨篇章!
考古学院团委负责人姬慧敏表示,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人工智能和教育领域的提案成为热议焦点。“研究生考试时间调整”“推迟中考分流”等建议体现了对个体成长差异的尊重。作为基层学生工作者,需在职业规划中强化个性化指导。针对研究生考试与就业时间冲突问题,需提前介入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考研与就业的“双轨”指导;同时推动校企联合培养,搭建实践平台,助力学生技能与产业需求对接。此外,需关注学历歧视问题,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与企业合作,倡导能力导向的评价体系,减少学生求职壁垒。作为高校基层团干,我们应积极响应两会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更加公平的教育和就业环境。
郑州大学2024年度“校园之星”张格认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感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是为我们茁壮成长提供“营养剂”,更是国家长足发展的“压舱石”。作为新时代的医学学子,我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踏实做好每一个实验,钻研专业以回馈社会,努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工作者,在药物研发、临床应用、药品监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医药事业发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贡献力量,让青春在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攻坚战中绽放光芒。
郑州大学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金美辛说,教育强国建设是民族复兴之基。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一员,我认真聆听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就业、教育、人才体系建设的系统部署,既感受到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价值,也深刻认识到新时代赋予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未来,我会秉承“求是担当”的郑大校训,努力将教育家精神继续撒播到西部大地,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成为一名负责任、有情怀的支教老师,让支教地的学生用知识成就梦想,用信念铸就人生,决不辜负党中央对教师的期待和要求,为祖国西部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柏涵表示,全国两会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大事,也是青年群体表达期待、凝聚共识的重要窗口。作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我和身边同学较为关注两会中关于就业创业、人才培养等议题的讨论。当前,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我们期待政策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拓宽基层岗位与新兴领域就业渠道,同时完善职业培训体系,让青年在“求职焦虑”中看到更多可能。我也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创新能力,以实际行动回报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悉心教育和培养,以笃行之力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郑大学子的青春力量。
信息管理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赵宇谈道,正值“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国两会春风送暖,聚焦国计民生,锚定高质量发展蓝图,从经济发展到科技创新,从乡村振兴到民生福祉,从教育改革到就业保障,桩桩件件都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实际行动察民情、重民愿、听民意、问效于民,践行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使我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更有底气。作为一名档案学研究生,我将更加努力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以“存史资政育人”为己任,以专业赋能社会治理,以实干回应时代召唤,在守正创新中传承红色基因,在知行合一中锤炼本领。
第一临床医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王之烁感悟道,全国两会强调高质量发展、逐新而上。作为骨科医学生,我深刻认识到骨科医学正站在科技变革与人文关怀的交汇点。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这要求骨科医生既要保证专业能力,更要有为病人考虑的职业道德。在临床实践中,我目睹数字化导航系统使复杂脊柱手术误差降至亚毫米级;在科研实验中,一篇篇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研究,都在激励着我深耕智能骨科领域,坚定我成为新时代优秀医疗工作者的决心和信心。
商学院2021级本科生陈妍睿说,作为校团委青年学术创新中心学生负责人,我深感今年全国两会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入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让我校师生备受鼓舞——2024年国家“双一流”建设提质增效,我校获批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这正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的生动实践。展望2025年,我们将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引,依托“挑战杯”等平台,组织青年科创团队攻关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借助“寒暑期社会实践”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体育学院(校本部)2021级本科生牛晨宇有感触地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动教育公平”“完善乡村教育服务体系”的部署,让我深刻体会到体育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使命。在河南省郑州中学的教育实践中,我带领孩子们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会,通过4×50米接力赛、三人气球协作等项目,将体育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当看到原本内向的孩子在拔河比赛中为团队荣誉呐喊时,我更加坚信体育是塑造人格、激发潜能的重要载体。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学子,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在支教中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运动中收获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动能。
土木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张雅萌表示,在全国两会召开的背景下,我深入学习了会议精神,并结合自身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特色,有了深刻的感想。两会强调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内需和扩大消费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在学习和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是供热、通风还是空气调节系统的规划设计,都需要考虑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展望未来,我将积极响应两会精神,致力于绿色建筑和新能源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为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杨雨轩说,作为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学生,今年两会让我深受触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自动化领域作为前沿阵地,肩负着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任。众多代表委员关于加快高端制造业发展、加强基础研究投入等提案,与我的专业学习紧密相关。我深知,要想为国家贡献力量,必须扎实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未来,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努力提升自我,争取在自动化领域有所建树,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科技强国梦,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2023级本科生鲁辈表示,作为人工智能专业学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的表述令我振奋。在《机器学习》课程实验中,用Python实现图像识别算法,这与报告中“人工智能+”行动倡导的产业化应用方向不谋而合。我特别注意到“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的规划,联想到本学期参与的智慧城市数据建模项目,更加理解算力基础设施对AI发展的重要性。作为00后开发者,我将重点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实践要求,在课程设计中融入AI伦理思考,让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同频共振。
物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金瑞豪说,全国两会的召开,为国家发展擘画新蓝图,也与我们青年学子的未来息息相关。两会上提及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我的专业紧密相连。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力量,在未来的芯片技术、人工智能硬件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我意识到,自己肩负着通过专业学习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在日常学习中,我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努力成长为能为电子科技领域突破贡献力量的专业人才。
文学院2024级本科生余江红谈道,两会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大事,更是关乎每个人生活的风向标。两会聚焦民生,从教育公平到文化传承,桩桩件件,都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日常生活中,我深刻感受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无论是传统节日的复兴,还是国潮文化的兴起,都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活力。作为文学院的学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创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我也期待两会能进一步推动文化政策的落实,为文艺创作提供更多支持,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五临床医学院2024级本科生刘娅楠说,全国两会的召开,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医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了重要指引。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深刻感受到两会精神对医疗事业发展的深远影响。两会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学医的信念在专业学习中,我深深体会到科技创新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性。两会报告强调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这让我更加重视医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结合。在实验室里,我看到老师们正在研究新型诊疗技术,这让我对未来医学发展的无限可能充满期待。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将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为未来投身医疗事业、服务人民群众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