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共青团新闻 >> 正文

从“西装宣讲”到“田间直播”,看郑大人的“土味”成长记!

日期:2025年08月14日 08:00   点击量:   发布人:    资料来源:

“美味西瓜哪家强,来我这里尝一尝,大西瓜、大西瓜清凉解暑又解压……”当夕阳余晖洒在宁夏银川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时,该村党支部副书记任浩科已熟练拿起手机,录制起短视频。镜头中的他皮肤黝黑却语调轻快,声色并茂地向网友介绍昊苑村的产品。而在两年前他站在郑州大学的宣讲台上,西装笔挺、侃侃而谈PPT中的科研思路和创业方案。两个场景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自我对话,而连接它们的是,一位郑大人从“驻村”到“筑村”的成长史,也是一部用镜头记录、由网友见证的乡村蜕变史。

36150

图为任浩科在郑大钟楼前的留念

当“郑大基因”遇上乡村土壤

“初入郑大,我迷茫彷徨。离别郑大,我矢志不渝。”在郑大管理学院读研时,任浩科的生活像被按下了快进键。白天打磨论文,夜晚投身“在这儿旅游”的创业项目,满心期待着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科研论文中的知识体系虽复杂精密,却一时难以转化为实际效用,与真实的土地有着遥远的距离;创业时的满腔热血,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一切努力似乎都徒劳无功,距离他“利用自己所学助力家乡发展”的人生目标愈发遥远。而这一切的转机出现在他加入博士生宣讲团期间。在这段经历中,任浩科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人生信仰也在一次次讲演的过程中日渐坚定。在研三时,任浩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走上了返乡的道路,虽然历经坎坷,但他最终考录选调,成功拿到了返乡的“录取通知书”。

1457C

图为任浩科在博士生宣讲团时期(第一排左2)

驻村生活第一年,任浩科带着“硕士学历不是光环,是工具”的认知奔赴镇北堡村,这片土地给了他三重惊喜。一是该村的基础设施十分完善,人居环境远比想象中的好;二是移民搬迁村的语言交流十分顺畅,和老百姓打交道没有任何障碍;三是文旅村的定位与专业相契合,可以充分发挥旅游管理的专业知识,而这些也为这粒种子的落地提供了优质的土壤。

816D7

图为任浩科与村民一起劳作

但一粒种子落地于陌生的土壤,难免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初到村上,任浩科首先面临的便是和村民的“破冰”问题。他秉持着“真驻村才能真融入”的理念,吃在村、住在村,把村委会当成家。

闲暇时,他常去村民家串门,唠唠家长里短,从柴米油盐到邻里趣事,从田间劳作到生活琐事,每次交谈都让他更懂村民的需求和期盼。防汛期间,他白天和村干部一起巡查隐患,深夜在村委会值班待命,随叫随到的身影让村民们“把他当成了一家人”。春种秋收时,他和村干部、村民一起通宵值守,在共同劳作中拉近了距离。久而久之,任浩科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连镇上领导都打趣“浩科比土生土长的还熟门熟路”。从最初的陌生到如今的熟稔,任浩科用“住下来、沉下去”的行动,化解了“水土不服”,让“郑大基因”在乡村的土壤里慢慢扎下了根。

4FB4A

图为防汛期间任浩科背着村民避难

在泥土中长出“数字根须”

驻村生活第二年,任浩科来到镇北堡镇昊苑村。当这粒在镇北堡村扎下根的种子落入昊苑村的土壤,向下生长的却是非同寻常的“数字根须”。从最开始记录驻村干部日常的短视频到拓宽本地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线上直播,再到如今的数字化乡村运营平台,任浩科的镜头,打开了村庄通向外界的一扇窗。

C5581

图为任浩科在昊苑村村委会所摄

4133A

图为任浩科讲解昊苑村数字化乡村运营平台

任浩科的“数字实践”始于短视频。受驻村师兄启发,他最初拍摄视频是单纯记录选调生活,让更多人了解基层工作。随着对村情的熟悉,他发现当地文旅资源丰富,便悄悄转变镜头方向:今天拍葡萄架下的丰收,明天拍民宿院里的烟火,镜头里的乡村渐渐有了焦点。去年樱桃滞销时,任浩科拿起手机钻进大棚,镜头从饱满的樱桃特写到本人出镜时的幽默诙谐,并配文“昊苑村的樱桃,有点甜~”。这短短37秒的视频却意外出圈,1200多万次浏览、22万点赞量涌进屏幕,评论区满是网友的热乎气:“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乡亲们的知心人、热心人、带头人”“申论上的文字落到了实处”“基层干部亲自带货,必须支持!”……订单像雪片般飞来,樱桃不仅迅速售空,价格还高于往年,由此,任浩科便开辟出一条拍摄短视频销售农产品的道路。

2F7875

图为任浩科自媒体平台樱桃宣传视频截图

“数字根须”的更深层延伸,是去年12月落地的数字化运营平台。任浩科为了让昊苑村产业多点开花,在河南汝阳调研时发现该模式后,结合昊苑村实际改造引入,构建“村集体+合伙人+村民”模式,让产业发展更加透明、高效。平台目前已上线6个村集体及合伙人项目,预设分账比例,消费者扫码支付后,资金即时按规则划转至各方账户,实现秒级到账。这种数字化的运营方式不仅缓解了长期困扰着村民和村集体的项目周期长、分红不及时等问题,而且还实现了利润分红、创收增收,当地采摘园负责人马环邦的变化最具代表性。此前他领固定工资时按部就班,如今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分红,实现了从打工人到合伙人的角色转变,不仅自己干劲十足,还动员妻子加入,成了数字化红利的生动注脚。

48AFB

图为任浩科直播片段

在成长中点亮乡村新景

昊苑村文旅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显著,然而,长期以来,这里也存在资源利用不足、单打独斗、未形成发展合力等问题。任浩科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从研学破局,为昊苑村的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积极引进合伙人,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团队,深入调研文旅资源,精心开发研学旅行产品线路。为了丰富课程内容,他积极对接周边资源,将葡萄园、酒庄、非遗馆、村史馆、光伏基地、数字大厅等景点串点成线,又将昊苑村与周边村、附近旅游景区串线成面,打造出了一条条独具特色的研学旅游线路。《紫色生态密码:戈壁变绿洲的生态振兴之路》《紫色振兴之路:产业融合与乡村共富》……一堂堂“行走的思政课”不断开发,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当研学项目迎来第一批学生时,镜头追随着孩子们的笑脸,记录下了这充满希望的时刻。乡村大食堂也随之开张,不少村民成了视频里的“配角”,担任指导员、讲解员和服务员,实现了就近就业,生活变得越来越有奔头。

78643

图为孩子们在昊苑村研学

依托村上的特色产业,任浩科还策划举办了葡萄酒主题文化节。活动中,葡萄酒品鉴、民宿打卡、游戏互动、交响乐演出以及民谣和摇滚等元素巧妙融合,形成了一套精彩的组合拳,让乡村文旅玩出了新花样,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如今的昊苑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图为贺兰山下,美丽的昊苑村

任浩科的“土味”成长记,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在平凡的岁月里,写满了一个青年与土地的双向奔赴。他用所学知识回馈家乡土地,让昊苑村的花香飘得更远、葡萄酒香得更浓、数字化明灯照得更亮,而他却始终记得,最初举起手机时,心里念着“用自己所学助力家乡发展”的初心。就像导师在访村时,任浩科在短视频中说的“老师教会我俯身贴地,倾听大地的脉搏,我用这片土地开出的花,酿成的酒,点亮的灯回赠他一颗扎根的、滚烫的心。”

78115

图为任浩科三年变化

3C48E

图为任浩科与导师合照



友情链接: 中国共青团   河南共青团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青年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