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哈密团市委干部和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3名学生代表组成的“石榴籽祖国行融情实践队”到访我校。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实践队参观郑州大学校史馆、“中华源”考古实验室,参与主题报告会,哈密团市委和校团委还联合策划开展文艺演出、共同举办哈密特色展,助力两地青年学子在多元文化中加深了解。此次活动不仅推动了豫哈两地青年学子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更以实际行动贯彻文化润疆工程,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上午,实践队走进郑州大学校史馆。在馆内,队员们循着历史脉络聆听讲解,凝视珍贵史料,读懂了郑州大学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底蕴。接着,实践队来到“中华源”考古实验室。透过考古实物近距离探寻历史奥秘,深刻感悟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参观中,队员们在多元文化交流里深化认知,在思想碰撞间实现交融,文化共鸣愈发强烈。

随后,豫哈两地团委领导老师和青年学子在郑州大学综合管理中心第五会议室开展主题报告会。校团委书记王红晓在致辞中,对实践队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回顾郑州大学在援疆工作、与哈密及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方面的成果,并从共建长效机制、深化实践合作、拓展数字交往、携手讲好故事四方面提出合作建议,承诺为豫哈合作注入新动能。哈密团市委领导王展鹏则以“援疆情深、青春同心、未来共进”为主线,感谢郑大援助,细数对口支援成果,阐释“石榴籽”寓意,期待郑大师生走进哈密,共同谱写新时代“豫哈一家亲”的新篇章。

学生代表的分享更显“双向奔赴”的情谊。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河南籍学生王震豪,讲述自己从河南赴哈密求学的经历,提及初到异乡时被维吾尔族室友温暖、在多民族大家庭中互助成长的故事,诠释豫哈千里同心;同校的穆巴热科·阿卜杜艾尼分享家乡风貌与团结氛围,表达被河南文化震撼、立志学好专业报效祖国的决心。郑州大学的新疆籍水利与交通学院研究生李子怡,结合自身赴藏支教及师从研究新疆水资源问题教授的经历,立志用专业反哺家乡;化工学院研究生李帅则讲述导师蔡亚凡教授援疆的故事,展现中原对边疆的支援。报告会落幕,但热烈的交流氛围未减,领导与学生们仍沉浸其中,围绕活动中的感悟深入探讨。
下午,法学院模拟法庭的文艺演出里,哈密学生带来特色节目尽显边疆风情,郑大学子的表演饱含中原韵味,两地学子以歌舞为媒、以表演传情,在同台演绎中打破地域隔阂,让不同文化元素碰撞出和谐共鸣。

启明广场的哈密特色展前,琳琅满目的哈密特产与生动有趣的才艺展示,更让中原师生沉浸式感受边疆的独特魅力,也让哈密文化在中原大地收获更多认同与喜爱。两地情谊在共情中愈发深厚。
本次活动让交融互动有情、文化互鉴有形、精神互通有效,促进了豫哈两地以教育为媒、以人才为纽带,在教育互鉴中共享更多优质资源和智力支持,有利于汇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青春合力。(陈艳影 焦元 吴慧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