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3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大学、共青团江苏省委承办的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南京大学举行。郑州大学总计获得19项国家级奖项并捧得全国“优胜杯”。
学校在各赛道均有亮眼表现,获奖项目覆盖文、理、工、医多个学科领域。在主体赛中,法学院《地续乡兴:城镇子女继承宅基地使用权的制度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裁判文书、访谈报告和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化工学院《“酵”动乾坤—酒糟“饲用蛋白-农用酵素”绿色联产全组分利用方案》项目荣获一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量显先锋——应用于量子点显示的高熵钙钛矿荧光薄膜》项目荣获二等奖;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智维先锋-高端复杂设备智能预测性维护系统》项目、基础医学院《腺精双测:首创CRISPR - 适配体联用的PSA定性定量检测系统》项目和化工学院《质跃——蛭石基超薄高性能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项目荣获三等奖。
在“人工智能+”专项赛中,物理学院《量子机器学习指导的碳量子点闪烁体发光寿命预测》项目荣获特等奖并在擂台赛中斩获“挑战之星”荣誉称号;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魔童闹海——首创六驱全自由度碟形水下机器人》项目荣获一等奖;物理学院《量子计算辅助下的基于人工皮肤的感知交互》项目荣获三等奖。
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中,土木工程学院《绿色低碳碱激发生物质电厂灰》项目和化工学院《酒糟“蛋白饲料—农用酵素”绿色联产创制技术》项目荣获特等奖;水利与交通学院《水电机组过机水流泥沙含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物理学院《新型存储芯片创新应用》和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基于信创环境的网络安全测试靶场验证平台”设计方案》荣获三等奖。
在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中,口腔医学院《无伤之境:AI赋能的头颈部微创手术面瘫防御系统》、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面向国产处理器的智能编译优化技术研究》和水利与交通学院《南水北调水力调度大模型框架研究》项目荣获特等奖;商学院《智稻丰仓——AI全链条赋能水稻产业创新发展的领跑者》项目荣获三等奖;化学学院《抗反向电流电极材料开发与高性能电解槽启停方案》项目荣获优胜奖。
校党委副书记王利国带队参加终审决赛,结合自身带队参赛经历与同学们交流共勉。他说,赛事的难题攻关,是青年学子对接国家战略、服务产业需求的重要实践平台,更是锤炼本领、成长成才的关键契机。希望同学们始终坚守“真刀真枪搞创新、脚踏实地解难题”的初心,摒弃浮躁心态,努力提升自我,将竞赛中的知识积累、团队协作经验与问题解决能力,转化为扎根专业领域、服务社会发展的长远动力,在学术探索中追求真理,在攻坚克难中担当使命,实现学识素养、实践能力与家国情怀的全面提升。
自赛事启动阶段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筹备本次大赛,鼓励动员全校各个院系共700余支队伍参赛,遴选出一批高质量学术科技作品,通过举办系列专题培训、模拟答辩、专家辅导会等活动,对参赛作品开展多轮次精细打磨与优化提升。
长期以来,校团委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构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将“挑战杯”等国家级赛事作为激发学生学术兴趣、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引导青年学子深入社会实际,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未来,全校共青团系统将继续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竞赛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持续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