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由郑州大学学生处、历史学院和中原历史文化视域下的郑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组共同举办的“走进中原考古,建设中原历史文化特色的郑州大学校园文化”主题活动顺利开展。历史学院部分教师以及来自全校数十个院系的共54名同学参与了此次活动。
师生们实地考察了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东赵遗址博物馆以及城壕、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祭祀坑区、水坑、窖穴、水井等重要遗迹。东赵遗址具有考古学文化延续时间长、文化序列连续完整的特点,对解决中原地区早期王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夏商分界、商周分界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凸显了郑州地区在中原传统文化起源上的核心地位。
随后,师生们一同前往荥阳官庄遗址进行考察。官庄遗址中的遗存分布较为密集,拥有大量两周、汉唐等时期的遗存,其中以西周晚期遗存最为丰富,对研究郑州西部地区两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和聚落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官庄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学专业丁思聪老师阐述了考古遗迹对历史文化研究与传承的作用,向同学们展现了一个神奇多彩的考古世界。同学们在考古学专业师生的协助下,亲身体验考古发掘工作和田野考古生活。
返程后,师生们在历史学院二楼会议室举办“走进中原考古·学习讨论活动”座谈会,同学们集思广益,踊跃发言,对建设中原历史文化特色的郑州大学校园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历史学院2013级学生张洪玮提出,河南省作为地下、地上文物数量分居我国首位、第二的文物大省,拥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应以此为依托,通过文物展览、游学会讲、实地考察等方式加强郑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最后,历史学院杨勇老师勉励同学们:我们身处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应从精神、行为两方面以中原文化感召自我,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在学术交流、实践活动中建设具有中原历史文化特色的郑州大学校园文化。
考古遗址是中原历史文化的集中沉淀和具体体现,中原考古立足于中原本土,对中原文化进行具体、深入和系统化的研究与保护,文物遗址所映射出的历史文化也为中原历史文化视域下的郑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次活动依托中原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田野考古生活,感悟考古的魅力,从而丰富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建设具有中原历史文化特色的郑州大学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