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正文

土木工程学院思源之家贵州习水支教队谱写盛夏育人新篇章

日期:2025年08月27日 13:30   点击量:   发布人:    资料来源:

暑假期间,贵州省习水县虹顶与岷山社区的酷暑蝉鸣被朗朗书声与欢声笑语取代。郑州大学思源之家贵州习水支教队的20名队员因支教场地调整创新采用“双社区联动”模式,在25天的支教活动中,为161名社区儿童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温情满满的暑期成长盛宴。这既是地理空间上的“双线联动”,更是师生心灵间的“双向奔赴”。

因变而变:从山区到社区的快速转型

郑州大学思源之家贵州习水支教队往年均在山区中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今年7月,受暴雨天气影响,原定计划被迫调整,团队迅速决策将支教场地转移至习水县虹顶、岷山两个社区。7月25日,支教队从郑州启程,次日抵达习水后立即投入场地布置、课程规划等筹备工作。7月27日,全体队员赴土城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筑牢服务奉献的思想根基,为支教工作凝聚精神力量。

1F92C7

全体队员赴土城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双线并行:一课一特色 一社区一精彩

本次支教覆盖虹顶社区“拾光”“苔花”“如愿”三个班级与岷山社区“云朵”“黔风”“暖阳”三个班级,共招收学生161名。课程体系设计兼顾基础与拓展,除语数外等学科辅导外,还开设物理化学实验、密码学、红色经典、古筝、辩论、摄影、手语等20余门特色课程,助力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与创造力。

活动安排上,两支社区支教小队既独立策划又联动开展:文化艺术周期间,虹顶社区的“音乐角”、“师生共绘长卷轴”与岷山社区的“纸桥承重大赛”、“风筝绘制”活动各具亮点;运动会中,岷山社区举办大型综合赛事,虹顶社区则结合场地条件开展班级趣味竞赛;“好声音”展演舞台集中展现师生才艺风采。8月16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为本次支教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D0777

岷山社区文艺汇演

24C8FC

虹顶社区文艺汇演大合照

真情互动:以真心换真心 亦师亦友亦家人

支教期间,队员累计完成十余户家庭家访,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支教的意义不止于知识传授,更在于心灵陪伴与情感联结。

680E2

回访二里师生大合照

袁同学的转变是众多孩子成长的缩影:初入课堂时腼腆内向,紧张时手足无措、声音微弱,在老师持续鼓励下逐渐敞开心扉,最终勇敢登上舞台,以吉他弹唱赢得全场掌声。类似的成长故事还有很多:罗同学、吴同学从最初的抵触到结营时抱着老师不舍离去;钟同学从性格强势变得温和,还将心爱的小金鱼送给老师作纪念……这些变化源于队员们的全心投入。

团队建设中,两支小队紧密协作:虹顶队员支援岷山招生,岷山队员参与虹顶教学交流;每日轮流做饭、通勤路上互相鼓劲、工作间隙研讨优化,20人团队以“眼里有活”的默契凝聚成合力。这份真诚也打动了社区与家长:有家长再三劝阻后仍悄悄为队员送来食物,社区工作人员全力提供保障,一位家长在车站偶遇队员时点赞“这是高水平的教学”。

收获与传承:青春接力 共筑希望

8月17日至8月18日,队员们着手整理物资、归档资料,为下一届支教队留下实践基础,让爱与责任的接力延续。

“山的那边还是山,当我举起你们的时候,你们也举起了我。”一位队员的感悟道出所有人的心声。25天的支教时光,是队员们能力淬炼与灵魂洗礼的过程:他们用知识与陪伴托举孩子们的成长梦想,而孩子们的纯真笑脸、真诚依赖与成长蜕变,也让队员们深化了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与担当。

正如另一位队员所说:“一群人合力做成一件事,虽不易却值得。”这个夏天,郑州大学思源之家贵州习水支教队在习水双社区播下希望种子,书写了一段关于青春奉献、成长蜕变的动人篇章。

6E27D

习水支教队全体队员大合照


友情链接: 中国共青团   河南共青团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青年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