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小金花实践队前往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文峪乡,实地调研当地连翘产业发展情况。卢氏县作为全国重要的连翘产区,其连翘产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乡村振兴起着关键作用。此次实践旨在深入了解特色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为连翘种植技术优化与产业升级积累一线数据,这也是该实践队“三下乡”活动的重要一站。
午后的文峪乡,阳光透过薄雾洒在连绵的丘陵上,成片的连翘树错落分布在山坡间。文峪乡党委书记韩书记早已在种植基地等候,这位自35岁来到文峪乡、已在此深耕十余年的基层干部,一见到实践队便热情地迎了上来,黝黑的脸上带着泥土的气息,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对这片土地的熟稔。“来,我带你们看看咱们的‘金疙瘩’。”韩书记说着,率先迈步走向不远处的连翘林。

图为韩书记为小金花队队员介绍连翘产业情况 曾铭裕 供图
走进基地,实践队员们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吸引:齐腰高的连翘植株郁郁葱葱,叶片翠绿鲜亮,枝桠间,细密的新叶层层舒展,透着勃勃生机,整方基地似被蓬勃绿意与新生希望填满 。“这就是望家山连翘种植基地,2022年被评上了河南省中药材连翘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24年还入围了国家级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韩书记用手轻轻托起一串连翘果,指尖拂过叶片时格外轻柔,“咱们这儿野生连翘有11.8万亩,每年能产3万多公斤;人工种植也有3.4万亩,光万亩以上的基地就有两个。”

图为小金花队队员在连翘基地观察植株生长情况 丁清沅 供图
实践队员李可雨阳注意到,基地里的土路都已硬化成平整的柏油马路,每隔一段路就有一处开阔的露天平台,栏杆上还雕刻着连翘花的图案。“这些都是为游客修的。”韩书记看出了队员的疑惑,笑着解释,“每年三四月份连翘开花时,这漫山遍野全是黄灿灿的,像铺了层金子。以前路不好走,游客进不来。这几年我们修了路、建了观景台,花期时一天能来上千个游客,不仅老百姓能卖些土特产,卢氏连翘的名气也传开了。”他指向远处山腰处的一块指示牌,上面“连翘花海观景道”几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在一处地势较高的平台上,韩书记指着远处的山峦给队员们介绍产业布局:“那片是北京同仁堂的标准化种植基地,用的都是统一的管理技术;山脚那片是和合作社合作的,农户自己种,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和收购。”实践队员丁清沅忍不住提问:“韩书记,这么大面积的连翘,采收时劳动力够吗?”韩书记闻言,语气里带着自信:“我们早就想到了,除了本地农户,还和周边乡镇的劳务合作社签了协议,采收季统一调配,既保证了效率,又能让周边村民也挣到钱。”
实践队踏入仓储加工点,仓库内麻袋如小山般堆叠,弥漫着淡淡药香。队员们小心捧起干燥的连翘,棕褐果实小巧玲珑,表面褶皱藏着日晒风吹的痕迹,在浅蓝色队服映衬下,像攥着一把来自山野的“金豆豆”。 陈书记笑着介绍:“这些‘金豆豆’可抢手,周边中药饮片厂就认咱这儿的品质。” 队员们屏气凝神,把收购、加工的细节,悄悄收进调研笔记本,盼着为产业研究添些 “鲜活料” 。

图为小金花队队员在连翘仓储点手持成品连翘查看品质。李可雨阳 供图
夕阳西下时,实践队员们站在观景台上回望,晚霞为连翘林镀上了一层暖色。韩书记与队员们道别时,还不忘叮嘱:“你们要是花期来,这儿才叫好看。到时候一定要再来,看看咱们文峪乡的‘黄金产业’是咋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的。”
实践队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文峪乡之行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特色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也为后续的连翘种植技术研究提供了鲜活案例。接下来,他们将整理调研数据,结合专业知识,为连翘产业提质增效贡献高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