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正文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云染新韵,艺活非遗”实践团队围绕“非遗扎染技艺活态传承”主题开展沉浸式实践

日期:2025年08月29日 11:35   点击量:   发布人:    资料来源:

云染新韵,艺活非遗:一场穿越时光的靛蓝之旅

在中国传统工艺的璀璨星河中,扎染犹如一条流淌千年的蓝色血脉,将东方哲学中的“道法自然”凝结为布帛上的冰裂纹与几何韵律。然而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加速,扎染与许多非遗技艺一样,面临技艺失真、传承断层的危机。为探索扎染传统工艺在当代的传承“痛点”与活化路径,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云染新韵,艺活非遗”实践团队于2025年6月28日深入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流光手作DIY体验馆”,围绕“非遗扎染技艺活态传承”主题开展沉浸式实践,开启一场穿越时光的靛蓝之旅。

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在手工艺者的专业指导下完成了扎染作品制作,系统学习了扎结、染色、固色等核心技艺,生动了解了扎染从古代“绞缬”工艺到现代非遗项目的历史脉络,以及其背后始终蕴含的东方美学思想。“当竹夹咬合棉布的瞬间,‘咔嗒’声如历史齿轮转动。我忽然理解何为‘以器载道’——那些调整夹角的0.1毫米偏移,是工业文明永远无法量产的敬畏之心。”一位团队成员如是说道。

8DCED


图为手工艺者李老师向实践队员细心讲解扎染的步骤与技法


87AD9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专心设计竹夹的放置


9739D

图为实践队员固定竹夹时小心翼翼的手部动作

“传承不是复刻过去,而是用古老智慧解决当下需求。”本次实践突破传统调研模式,通过亲身参与扎染创作、对话技艺传承人、记录工艺细节等,深入了解扎染传统工艺的文化魅力与传承困境,进而探索解析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的创新基因,为非遗保护提供青年视角的解决方案。


7A7C0

图为经过板蓝根浸染后的扎染成品

“当最后一方染布展开,蓝白纹路在夕照中流淌,我们看见的不是静态的工艺,而是奔涌的文化长河。”非遗传承从来不是一次孤立的技艺传递,而是一场需要群体参与的“活态延续”,它在当代的生命力,正藏在“传统基因”与“现代土壤”的碰撞之中。扎染的活态传承,本质是让“人”重新成为技艺的主体——青年以创新续写纹样,大众以消费延续生命,匠人以坚守传递灵魂。这曲跨越千年的蓝白交响,终将在当代奏响新的乐章。愿我们青年一代能成为这条纽带上活跃的传递者,以敬畏之心守护技艺,以创新之力点亮薪火,让扎染这凝聚着民族智慧的文化基因,在时代的长卷上,永不褪色。以历史为经线,以创新为纬线,在当代社会的布帛上染出传承新纹样。


友情链接: 中国共青团   河南共青团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青年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