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正文

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商韵剧绎实践队开展“‘商都古韵,剧通古今’—实体场景中的中华文化传承”社会实践活动

日期:2025年08月29日 15:40   点击量:   发布人:    资料来源:

青春脚步丈量古今,实践双手触碰千年。当考古遇上剧本杀,年轻的手掌托起未冷文明的余温。为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信,2025年7月28日,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商韵剧绎实践队前往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商都沙龙开展“‘商都古韵,剧通古今’—实体场景中的中华文化传承”社会实践活动,共赴三千年前的夜宴。该项目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过角色扮演与文物线索推理,探索文化遗产的沉浸式传播路径以及文物知识普及新模式。

7月28日下午,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商都沙龙内,团队成员身着象征商代不同身份的服饰,化身历史人物:骁勇善战的王后妇好、运筹帷幄的商王武丁、神秘通灵的“鸮神”、肩负使命的贞人弟子,围坐在一起。随着一份名为《神鸮降世》的剧本展开,公元前千余年的殷商风云扑面而来——商军北伐受挫、贞人突遭刺杀、鬼方威胁边境,一场围绕“谁是凶手”与“如何征伐”的历史推演正式开启。

43D82

商韵剧绎实践队在博物馆的准备活动 

项目核心《神鸮降世》剧本杀凝结了团队数月心血。团队成员查阅大量考古报告与历史文献,并与学院专业教师反复研讨,确保剧本情节、道具设计、台词设置均符合商代礼制与文化特征。团队自主设计了以青铜鸮尊、甲骨卜辞等商代典型文物为原型的道具和线索卡片,巧妙融合祭祀仪轨、占卜习俗、青铜礼制等元素,构建出围绕商代文明展开的悬疑叙事,力求在沉浸体验中传递真实、生动的历史文化知识。

探索过程,亦是知识浸润之旅。青铜鸮尊造型的精美道具在队员手中传递,镌刻着商代文字的“甲骨”被仔细拼合解读,模拟探方的沙盘上标记出线索位置。这不是普通的游戏现场,而是一个精心构建的“考古现场”。这一过程中,队员们不仅需要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还要在团队协作中不断沟通、推理,甚至重新审视自己对商文明的理解。团队成员们在博物馆营造的历史氛围中,结合展厅中真实的青铜器、甲骨、陶器等文物布置,解读模拟甲骨卜辞、完成祭祀仪轨、推测城垣规划,在解谜与合作中逐步加深对商代的社会结构、军事组织、宗教信仰与国家治理方式的理解。

25F19

商韵剧绎实践队队员在博物馆寻找线索

27FDD

商韵剧绎实践队队员在博物馆参观展品

博物馆长廊变身为探索路线,展厅文物成为关键线索的实物注解。团队成员穿梭于真实与虚拟交织的空间,在“探方”中发掘“文物”,在“占卜”中理解信仰,在“城垣”规划中感受早期国家治理智慧。剧本中的关键线索卡融入商代甲骨文字形解读,成员们在主动辨识、对比中深化了对古老文字系统的认知。这种依托实体空间与文物的深度沉浸体验,有效弥合了古今隔阂。更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在设计动线时,有意将博物院常设展览中的重点文物,如“亳”字陶文、铜钺等,作为剧情推进的关键节点。成员们通过剧情指引,不仅完成了任务,更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高质量的文物导览和历史学习,实现了文化传播与趣味体验的有机统一。

最终推理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各角色汇聚一堂,根据收集的线索进行终极推理。队员们首先从青铜鸮尊的纹饰特征入手,解析其中隐藏的方位密码与象征含义;继而结合甲骨卜辞所载内容,成功破解关键的时间谜题。随着推理的深入,作案手段也逐渐浮出水面:侯告事先设置的远程弩机装置是直接凶器,而鸮神在箭头上涂布的剧毒则加速了贞人宾的死亡。这一连环设计不仅揭示了个人的阴谋与反制,更映射出商代政治与军事中的复杂关系。队员们进一步由此切入,结合商代军事制度与文化背景,深度剖析了北伐战事屡屡受挫的深层原因。在抽丝剥茧、层层推进的推理过程中,一个个历史谜团被逐一解开,商代的社会结构、信仰体系和权力运作机制也因此变得更加清晰。

3549E

商韵剧绎实践队队员进行推理总结环节

本次实践展现了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学生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创意文化产品的探索。当“剧本杀”的推理热情与商都三千六百年的厚重历史在博物馆的真实场域中相遇,团队成员们尝试了以沉浸式互动体验作为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为公众接触和理解古老商文明提供了别样的窗口。古老而沉重的历史,亦可借青春之手,焕发出引人入胜的时代光彩。


友情链接: 中国共青团   河南共青团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青年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