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郑州大学“青春三彩社会实践团”赴河南省洛阳市三彩小镇,开展唐三彩非遗传承创新实践。该团队通过走访国家级传承人、深度体验制作工艺、调研文创开发现状,探索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活化路径。
抵达洛阳三彩小镇后,实践队队员们首先感受到了这里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小镇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与唐三彩壁画相得益彰,空气中弥漫着陶土与釉料混合的独特气息。队员们沿着街道漫步,不时驻足观察街边店铺陈列的唐三彩作品,有威风凛凛的骏马,姿态矫健;有端庄典雅的仕女,衣袂飘飘,每一件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盛唐的繁华与辉煌。
从传统的马俑、骆驼,到创新的三彩茶具、瓷板画、首饰,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随处可见匠心独运的唐三彩作品。成员们了解到唐三彩的釉色奥秘:黄、绿、白为主,但通过不同的烧制工艺,竟能呈现出蓝、褐、紫等绚丽色彩。唐三彩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绚丽多彩的釉色,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图为店铺内陈列的部分作品。苏佩雯 供图
洛阳博物馆内,一件件唐三彩珍品静静陈列,在柔和的灯光下散发着古朴的光泽。队员们凑近展柜,仔细观察着展品的釉色变化,历经千年岁月,釉色虽有磨损,却更显厚重。讲解员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每件展品的背景故事,从制作年代到出土环境,从艺术特色到历史意义。
站在这些珍贵的文物面前,仿佛与千年前的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团队成员们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开放包容、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一刻,唐三彩不再只是冰冷的文物,而是有了温度、有了情感的生命体,让新一代青年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自信油然而生。

图为博物馆内展品。苏佩雯 供图
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亲自上手体验唐三彩制作的流程:揉泥、捏塑,感受陶土在指尖的柔软与韧性;用毛笔蘸取釉料,小心翼翼地为泥坯上色;见证泥坯在高温下“窑变”成瑰丽三彩的奇迹。看似简单的塑坯,实则需要极高的技巧和耐心。成员们小心翼翼地揉捏着陶土,试图将心中的形象塑造出来。施釉更是一门学问,不同的釉料搭配和施釉手法,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图为团队成员展示成果。供图 苏佩雯
随后,实践队来到张家彩窑,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二孬。他告诉同学们:“唐三彩不仅是工艺品,更是盛唐文化的缩影。希望你们能用年轻人的方式,让更多人爱上唐三彩,让更多优秀的中华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同学们读懂了这份期待背后的深意:作为青年一代,他们既要像守艺人那样,怀揣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核;更要以创新思维为笔,在时代画布上续写传工艺的新故事,让千年釉彩在青春力量的浇灌下,绽放出跨越时空的光彩。

图为团队成员与张二孬先生合影。苏佩雯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