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青春郑好 >> 正文

【校园之星】医路荆梧,携梦翱翔——记2024年度学术之星张格

日期:2025年04月01日 13:16   点击量:   发布人:    资料来源:

“医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责任。这份选择源于我对生命科学的深厚兴趣,也承载着我对医学事业的敬畏与执着。”在医学科研的广袤天地里,有这样一位年轻人,凭借着对专业的热爱和执着,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就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022级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格。

5DE89

在郑大攻读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人才培养项目)期间,张格聚焦于AI赋能系统生物学在重大心血管疾病中的精准医疗与主动健康研究,围绕领域在Nat Commun等期刊发表40余篇SCI论文,其中一作/通讯(共同)17篇,H指数10。目前已授权和受理14件国家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他的研究成果曾在GBA-CRTF 2024、GW-ICC 2024、CSC 2024、全国心血管代谢优秀博士论坛等权威会议中进行交流汇报。此外,他还担任iMeta、Med Research、BIO Integration、Review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等杂志青年编委,Life Conflux编委,NRII期刊顾问等。

张格凭借着在学科领域的高水平表现,不仅连续获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成果一等奖”,而且斩获“全国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奖”、“国际高下载量作者”、“河南省研究生创新之星”等荣誉称号,并两次取得了“WILEY开放科学高贡献作者”称号。他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在临床场景的落地应用,创下累累佳绩,这是他对科研成果的自信表达,亦是他对医学事业的深情告白。张格凭借着在学科领域的高水平表现,不仅连续获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成果一等奖”,而且斩获“全国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奖”、“河南省研究生创新之星”、国际高下载量作者等荣誉称号,并累计两次取得了WILEY开放科学高贡献作者称号。他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在临床场景的落地应用,创下累累佳绩,这是他对科研成果的自信表达,亦是他对医学事业的深情告白。

51900

突破未知,追求卓越

本科时期,实验室的灯光常常陪伴着他度过一个个寂静的夜晚。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独立研究课题。当实验数据初步验证了他的假设,那一刻,他内心的兴奋难以言表,这是他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第一次触摸到了科学跳动的脉搏。“当实验数据初步验证了我的假设,那种突破未知的兴奋让我意识到,医学科研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不断挑战极限、突破瓶颈的探索过程。”

但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张格深知,每一次的成功都离不开导师的支持与团队的协作。“导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以人格魅力影响着我,教会我如何在科研道路上坚守初心、追求卓越。”在导师张金盈教授和唐俊楠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张格凭借扎实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和生物学实验技术,孜孜不倦,为新冠肺炎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他每一次在科研上的突破,都不仅仅是学术的成就,更为无数的患者带来希望的契机。于是,梦想自此扎根土壤,张格携带着希望不断向前奔跑。

627A5

为夯实科研根基,获取更多元、丰富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除了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投身实践,课后他还会主动学习,涉猎广泛。夜晚,他常常伏案埋首于书的世界,不仅阅读医学专业的相关书目,也包括人文社科类的书籍。人文作品对人性的细腻刻画,助他换位思考,理解患者的复杂心境;哲学对生命与道德的思索,为棘手的医学伦理难题提供解法;史学对过往疾病的诊治经验,让他挖掘潜在的医学线索。笔尖划过字句,书页上满是他深刻思考留下的痕迹。在这其中,张格获得了精神的滋养。在他眼中,医学技术也不再冷冰冰,而是带着温度,更周全地守护人们的健康。


坚持不懈,百折不挠

肾功能不全通常是晚期心力衰竭(AHF)患者病情恶化的标志之一。然而,由于研究者的偏倚、冗余的预测指标以及缺乏临床适用性,预后评估和风险进展监测面临诸多挑战。在挑战这些难题的过程中,张格没有退缩,而是带领团队反复调整策略。那段时间,实验室里常常弥漫着紧张而专注的气氛,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仿佛是他们与难题抗争的见证。最忙的时候,张格深夜在电脑前出现心绞痛等症状,需要通过吃药来缓解。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调整,他们终于找到了最佳的建模策略,确保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当团队成功开发出能精确评估晚期心力衰竭与肾功能不全的AI系统时,张格的眼中闪烁着光芒。团队将该生存评估系统与从晚期心力衰竭患者中收集的近100个真实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它在所有队列中均优于其他特征,并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将该系统投入应用后,临床医生通过使用Django框架开发的基于Web的工具方便地访问,可以查看每一个因素如何在个体水平上影响生存结果,将大多数风险预测值更接近其正常范围,并且降低了全因死亡的风险。这篇论文一经发布,十分轰动,并取得了最高下载量的成就。“这不仅是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也真正让科技惠及患者。我希望能运用医学知识和科研创新,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诊疗方案,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

疫情期间的科研工作无疑是张格学术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一段经历。在疫情期间,实验室与临床科室成为他并行不悖的科研舞台,理论与实践在这里交融,智慧与勇气在此碰撞。每每到深夜,实验室只剩张格一人,他忙碌的身影在灯光的照耀下更加触人心弦。在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张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用智慧和勇气守护着每一个生命。晨曦透过窗户照到室内,更照亮了他坚毅的双眸。

不忘初心,自律务实

强健的体魄对于医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良好的体格能够支持他们长时间的实验工作。生活中的张格,是一个十分自律的人。“跑步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是他始终坚持的习惯,为他舒缓了周身紧绷的神经,让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在有节奏的呼吸与步伐间渐渐消散。清晨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他早已在操场上尽情奔跑,挥洒汗水。他对生活那炽热的爱,对健康矢志不渝的追求,仿佛都融入了这每一滴汗水中。在阳光的沐浴和清风的吹拂下,他不仅能够强健体魄,更能释放压力,激发思考。闲暇之际,他还踊跃参与医学科普社团、研究生学术论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和经历,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思想碰撞中,他意识到医学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更要走向社会,服务更多的人。

“您把袖子再挽高些。”张格轻声提醒面前的大爷。每到社区义诊活动时,总能见到张格忙碌的身影,他主要负责医学知识科普工作,和他一起的还有多位来自不同医学专业的青年志愿者,大家齐心协力。如果遇到老年或儿童群体提出对于医学知识上的疑问,张格也会和对方积极沟通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解释帮助听众更好理解,给对方一个满意的答复,耐心回答。

身为医学生,张格深知医学知识的浩瀚无垠,永远有新的领域等待探索。于是,从校园走进社会,张格肩负的医学责任时刻提醒他不断继续学习前沿的医学知识,精进自身专业技能。每当他遇到一些棘手的医学难题,他还是会向老师们虚心请教,从他们的经验中汲取智慧;或沉浸在医学书籍的浩瀚海洋中,翻开一本本医学著作,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这个过程不仅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决心。

对于未来,张格满怀期待:“未来具有无限可能,青春正当时!”作为郑州大学的学子,张格在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涵养了学识;在生活中,他用自律和多元的追求,收获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经历。而他,将继续以热情,自律,开拓,创新的郑大人的身份,怀揣着这份初心与执着,向着医学一线的高峰,一路攀登,一路翱翔。(学生通讯社新闻采写部 沙虹羽 张佳赫)


友情链接: 郑州大学学生会 河南共青团 郑州大学研究生会 郑州大学青年志愿者 郑州大学青年集结号 郑州大学社团联合会 中国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