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机构职能
      部门组成
  • 新闻公告
      通知公告
      建设新闻
      学院快报
      交流园地
  • 学科建设
      学科立项
      一省一校 国家级 省级 校级
      学科管理
      学科评估 学科自主设置
  • 平台基地建设
      科研平台培育
      直属科研机构
  • 规章制度
      管理规定
      政策法规
  • 办事流程
  • 资料下载
    学位授权学科
  • +>>一级博士授权学科
  • +>>一级硕士授权学科
    重点学科
  • +>>一流学科
  • +>>国家重点学科
  • +>>省重点学科
  • +>>省优势特色学科
  • +>>基础与新兴学科
    平台基地
  • +>>国家部委平台基地
  • +>>省级平台基地
  • +>>厅局级平台基地
  • +>>校级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平台基地 > 国家部委平台基地 > 正文

    微纳成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1.科研机构简介

    “微纳成型技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郑州大学为依托,在微成型技术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和微纳成型技术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基础上,联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聚合物工程中心(Polymer Engineering Center)、法国洛林大学反应过程工程国家实验室(CNRS-LRGP)、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微成型实验室(Micro-moulding Laboratory)、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微纳工程动力学自动化实验室(Micro Engineering Dynamics Automation Lab)等四家研究机构共同成立,经河南省科技厅遴选、推荐,报国家科技部审批,于2013年9月获科技部批准认定,正式授牌。2015年,成为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单位。截止2016年年底,实验室共有人员35人,其中固定人员18人,中科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2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6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6名,实验室拥有各类仪器设备168台套,价值1400余万元。中心获批立项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军工 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以及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共计获得经费支持1000余万元。目前为止已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或访问学者12人分别前往美方、法方和爱尔兰合作方。先后有5位中外联合培养的博士加入中心工作。中心联合合作各方发表期刊论文及会议论文40余篇,在中心发展的各个方向都取得了一定的合作成果,为中心的进一步国际科技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主要研究方向

      (1)微纳模具及其聚合物制品设计与制造;

      (2)成型机理、形态结构、性能表征与检测;

      (3)微成型过程多尺度理论和数值研究;

      (4)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微观力学性能研究。

     

    3.研究团队

       申长雨、李 倩、王利霞、张 响、余晓容、王市伟、王小峰、马 竞、郭 攀、张 旭、刘艳萍、

    张香成、张勤星、侯建华、赵 娜、蒋 晶、徐轶洋、杨 杨

    ESI论文认领平台 学科成果 ESI专题 学科评估 相关链接
    •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学科与重点建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