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心灵百科

你真心爱上了 iPhone?心理学家吐槽纽约时报

发布时间:2016-01-04  点击:

【前言】你“爱”上了 iPhone?别被《纽约时报》忽悠了! iPhone 4S 上市之际,《纽约时报》作者马丁·林斯特龙(Martin Lindstrom)撰文称研究发现,人们在见到 iPhone 时激活的脑区与见到爱人时激活的一致,因此我们是“真心”爱 iPhone。而这一言论遭到科学界的抗议,联合签名表达他们的不满。《纽约时报》错在哪?著名心理学博客 Mind Hacks 作出了分析。

最近,《纽约时报》因为一篇神经科学方面的专栏文章而出尽洋相,那篇专栏的名字简直就可以叫做“大家快来看啊,我特不靠谱!”

该专栏作者马丁·林斯特龙 (Martin Lindstrom)是个名人,他以“神经营销学”领域的畅销书《买》(Buyology)而称著。但他同时也臭名昭著,因为他的所谓研究和数据从来没有 公开过。尽管他总说自己从大量的神经成像研究中得到一些匪夷所思的结论,但他这些“研究”却从来没有被科学期刊发表过。

我们甚至不用去考证其数据的可靠性和分析过程的质量,就能看出他在瞎掰,因为他给出的结论,已经远远超过了神经成像研究可能得到的范围。

而在《纽约时报》上的这篇专栏文章中,同样充满了无稽之谈:

“我进行了一个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实验来研究 iPhone 是否真的引发成瘾??每个实验结果都显示了参与者听觉和视觉皮层的激活。换句话说,当他们看到视频时,参与者的大脑不仅看到了 iPhone 的震动,也“听”到了这种震动的声音;当他们听到声音时,也“看”到了相应的画面。这种强大的跨感觉通道的现象叫做联觉。”

其实,上面这段话完全不对。联觉是指一种有意识的感觉经历引发了另一种有意识的感觉经历。也就是说,联觉是由个体的主观感受来定义的,而不是大脑活动。

先前研究中显示,某些脑区的激活与特定的功能相关,但并不意味着该脑区被激活时正在进行该功能或者该个体正体验相关的意识经历。

如果还不清楚这种不能反推的逻辑的话,我们用音乐做一下类比。设想一下:你在听某个流行曲风的音乐时,人生中第一次听到了吉他的声音。此后,只要你在音乐中听到了吉他,就认定这种音乐一定是流行曲风,因为“里面有吉他!”

很明显,这种逻辑十分荒谬。吉他作为一种乐器,可以出现在许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之中。而林斯特龙在神经科学中所做的推理,就与“吉他声=流行歌曲”的逻辑一样。更可悲的是,他全文都是这么推理的!

比如,他说岛叶(一个脑区)的激活(这些激活只在他秘密进行的、无人知晓的研究中出现),意味着该个体正在经历对他们 iPhone 的爱,因为以前的研究显示,岛叶与“爱”的思维活动有关。

然而,神经科学家拉斯·波德瑞克(Russ Poldrack)指出,岛叶是fMRI研究中最常激活的区域之一,在近1/3的神经成像研究中,都发现岛叶激活,而这些研究包括了多种多样的实验任务。也就是说,岛叶几乎参与了你能想像到的任何行为。

更有意思的是,岛叶最显著的功能,不是它与爱的思维活动相关,而是它与恶心/厌恶之间的相关性。但是林斯特龙公然无视这些研究的存在。

由于这篇文章实在太不靠谱,几乎所有 fMRI 研究领域的牛人集体签名给纽约时报编辑写信表达他们的不满。这封信已经发出,科学家们正在打开窗户,吹散由林斯特龙给神经成像领域带来的恶臭!

 

上一条:给人惊喜,但不要太多:不可不知的消费者心理学 下一条:乘电梯时,为什么人总往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