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一、临床表现:
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一12日。白细胞计数有时可稍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青春期男性患者有时并发睾丸炎,发生率平均为20%。睾丸炎常发生在腮腺炎起病后的4-5天,肿大的腮腺消退时,开始为罩丸疼痛,随之肿胀伴触痛。有些患者症状较轻,但大多数病人有严重的全身反应,包括高热、寒战、头痛、背痛等,急性期症状可持续3-4天, 约10天左右消退。病变大多侵犯一侧睾丸,双侧睾丸炎发生率为16-30%。有1/3一1/2病人在发病1周或数月后继发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腮腺炎病毒睾丸炎可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育,其发生率约为1/10。青春期女性患者仅5%可并发卵巢炎,症状多较轻,可出现下腹部按痛,下腰部酸痛,月经不调等,卵巢炎的发生,不影响受孕。腮腺炎并发脑炎的神经症状常在腮腺炎高峰时出现,开始常为脑膜炎,有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和直、Kernig征阳性等症状。如侵及脑实质,可出现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腮腺炎病毒引发的脑炎约占病毒性脑炎中10%左右。腮腺炎病毒脑炎症状一般较轻,预后良好,多在2周内恢复正常,无后遗症。
二、控制措施
首先是传染源的管理,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左右。由于腮腺炎病毒对外界的各种物理因素抵抗力较低,故不需终未消毒,但被患者污染的饮、食具仍需煮沸消毒。合理使用口罩,也可作为切断传染途径的有效办法。对一般接触者可不检疫,但对集体儿童、学校、部队的接触者应检疫三周。国外报导腮腺炎病毒灭活疫苗对儿童有保护作用。自1960年以来,芬兰军队常规应用腮腺炎病毒灭活疫苗后,腮腺炎发生率减少94%。美国应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后,自然感染保护作用达95%,保护性免疫至少持续6年。美国还应用麻疹一风疹一腮腺炎三联疫苗,效果良好。国内应用减毒活疫苗喷喉、喷鼻及气雾免疫,保护力达100%。孕妇应避免与腮腺炎病人接触,在腮腺炎流行季节应注意隔离。如孕妇在临产期或围产期患腮腺炎,婴儿应隔离,并停止哺乳。
三、治疗原则
对腮腺炎患者,应注意口腔清洁,清淡饮食,忌酸性食物,多饮水。对高热、头痛、呕吐者,应给予解热止痛, 脱水剂等对症治疗。中药治疗多用清热解毒,软坚消痛等制剂口服,局部敷用消肿止痛药。对重症患者或同时伴有脑膜炎或睾丸炎者,可考虑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以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