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拼搏 自强不息
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动态>>正文
中心动态

诚敬敏求 致虚守静

2016年09月30日 10:58  点击:[]

   为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具有中原历史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9月24日至25日,历史学院分别以“诚敬敏求”、“致虚守静”为主题,在孔子讲学处淮阳和老子故里鹿邑举行为期两天的2016秋季游学会讲和感悟中原历史文化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国学院副院长丁四新,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可猛,副院长谢晓鹏,国学系主任戴庞海,河南省特聘教授、中国史学科带头人王星光,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历史学、考古学、世界史学专业学生以及部分新闻与传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共200余人,鹿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郑州大学老子学院(研究院)副院长李帮儒,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景山及淮阳县、鹿邑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活动。会讲由历史学院副院长谢晓鹏主持。

   24日,“诚敬敏求”游学会讲” 在孔子陈蔡绝粮地淮阳弦歌台举行。王星光教授以《孔子的生态观》为题,以《论语》为例,从热爱自然、向往自然,唯天为大、敬畏自然,效法自然、陶冶仁德,仁爱及物、保护生态四个方面,论述孔子敬爱自然、关爱自然的生态观。孔子认为天是大自然的象征,自然规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对于天道应该采取顺应、敬畏不变的原则,在大自然中获得灵感与智慧,陶冶仁德,以达“天人相参,合二为一”的境界。王星光教授强调,解决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的根本之法蕴藏在先贤圣者的生态伦理观之中,孔子作为轴心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生态观对于当今中国社会转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人们应当效仿先人崇尚自然、乐山乐水的价值取向,树立协调、绿色的发展理念,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

   会讲后,师生们考察了陈楚故城、“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太昊陵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粮台古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

   25日,“致虚守静”游学会讲在鹿邑老子讲学处明道宫举行,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国学院副院长丁四新教授以《〈老子〉的分章观念及其检讨》为题开讲。丁教授从战国中期之前、战国晚期至汉初、景帝立经至西汉末季三个阶段,详细论述了早期《老子》以“文义”到“宇宙论数理”为依据的分章观念变化。他在肯定“文义”为第一原理的同时,指出分章和文本裁划还应注重历史传承、表达历史观念、反映历史变化,综合考虑“主题”、“思想”等多种因素,体现当时的哲学观念。《老子》文本在西汉的经典化和定型化,是老学自身发展和时代思潮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重新审视和考察早期《老子》文本时,应当学会用多重依据透视《老子》文本演变,注重历史变迁和逻辑构造的影响,辩证地看待和评价学者所持的《老子》文本观念,客观厘清早期《老子》和老学的系列问题。

   随后,师生考察了“道教圣地”太清宫、曹操封侯地武平城故址,并访察了具有四千余年历史的鹿邑县城历史地理状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师生在历史文化遗迹中,于先贤居游处,体味学术之魅力,领略中原历史文化之深厚底蕴。历史学院以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研究教学型学院为目标,依托中原历史文化优势特色学科平台,积极构建具有中原历史文化特色的郑州大学校园文化,通过游学会讲、实践教学和主题教育等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着力发掘中原历史文化精神内涵和教育意义,引导师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