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洲
历史学博士、文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男,汉族,1974年生,河南郸城人。1993—1997年在郑州大学文博学院考古专业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1997—2001年在河南省济源市文物局工作;2001年~2007年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学习,先后获得硕士(2004年)和博士(2007年)学位;2007年留校任教;2008年被遴选为郑州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获得国家田野考古领队资格,2011年被郑州大学评为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田野考古理论与技术、战国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考古及中原地区建筑考古。
参加过河南临汝煤山遗址、孟津妯娌寨根遗址、新安盐东遗址、重庆忠县邓家坨遗址、三门峡庙底沟遗址、新乡李大召遗址、安阳殷墟西区、新乡老道井墓地、淅川吴营遗址、荥阳蒋寨遗址、荥阳官庄遗址和荥阳车庄遗址的考古发掘及整理工作。
参加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年“东周秦汉陵寝制度研究”、2009年“登封南洼2004~2006年田野考古发掘报告”、2014年“3S支持下的索须河流域史前至汉代聚落与社会研究”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课题“多元一统性到统一多样性:东周秦汉历史文化演进的考古学观察”等。
出版的专著和译著有《东周秦汉时期车马埋葬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古代车马の考古学的研究》(东京株式会社图书刊行会2014年版);《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秦汉》(合著,开明出版社2014年);《新乡老道井墓地》(合著,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新乡李大召——仰韶文化至汉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合著,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并获得2007年河南省社科一等奖。
发表的简报和论文主要有:《河南荥阳市官庄遗址宋墓发掘简报》(《四川文物》2013年4期)、《秦汉时期马车形制研究》(《中原文物》2010年4期)、《河南淅川吴营遗址屈家岭文化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11年2期)、《淅川吴营遗址春秋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2011年3期)、《试析秦始皇陵墓葬制的渊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6期)、《浅析两京地区汉墓壁画在汉代墓室壁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