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作品:抗干扰可粘附生理电电极用于生理电信号监测和动态人机交互传感
参赛赛题:技术竞赛类-开放命题--信息感知系统与应用类
获奖情况:技术竞赛类一等奖
学院:物理学院
团队名称:灵动智控
团队成员:毋紫桢、张羽杰、段海洋
指导老师:毛彦超、朱鹏程
※作品介绍
一、作品背景
电生理监测技术通过捕捉和分析人体电信号评估生理状态,广泛应用于医疗、可穿戴设备及远程诊疗。电生理电极作为传感器核心,其性能直接影响监测准确性。目前粘性电极虽能牢固粘附,但运动状态下仍面临挑战。单纯使用具有粘性的电极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运动状态下的动态噪声会干扰生理信号的获取,则需要发展能过滤这些噪声的电生理电极以满足现实需求。
二、作品简介
针对目前开发的水凝胶作为表皮电子监测生理信号存在的局限性,受蜘蛛关节内粘弹性角质层垫的启发,开发了一种基于多糖和蛋白质的高阻尼粘性质子导电水凝胶。经过一系列实验和制备出具有良好性能的水凝胶,提高获取高保真的人体电生理信号,并应用到动态人机交互领域,开发了一款实时监测人体运动状态的智能机械臂控制系统。
三、作品创新
仿生设计:仿照蜘蛛关节内粘弹性物质,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多糖和蛋白质的高阻尼粘性质子导电水凝胶,实现低频噪声的有效过滤,证明了水凝胶在人体生理电监测和人际交互领域的应用潜力。
领域拓宽:将高阻尼粘性水凝胶制成生理电电极监测人体上臂肌电信号,开发了一款智能机械臂控制系统,拓宽了水凝胶在动态人机交互领域的应用范围。
四、设计方法
制备水凝胶:通过简单的溶液混合法,将支链淀粉溶液和BSA溶液混合在甘油中制备了一种高阻尼、粘性质子导电水凝胶。确定最佳比例为7.7wt%支链淀粉、12.8wt%甘油的水凝胶。
性能测试:利用多种方法对水凝胶进行性能测试,包括拉伸性、电学性能、粘性、阻尼性。针对阻尼性,在拉伸模式下使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对水凝胶进行动态力学分析,得出水凝胶具有良好的低频阻尼性,可以过滤掉频率小于26.5Hz的动态噪声。
动态电生理监测和人际交互传感:通过使用电化学工作站CHI660E,将高阻尼粘性水凝胶作电极用于测试人体心电、肌电信号,与商用电极相比,水凝胶显示出阻尼优势,在人体运动状态下依旧可以获取高质量信号。
五、实物功能展示
软件设计:团队基于阻尼粘性电极开发了一款可粘附心电监测装置,可以同时实现静止状态与运动状态下的心电监测,并通过蓝牙技术无线传输数据至智能设备,实时监测,方便用户进行实时运动健康管理。图1、2为数据传输流程图、软件功能展示。

图1数据传输流程图

图2软件功能展示(视频)
硬件设计:基于监测到的高保真运动电生理信号,团队开发了动态协同机械臂控制系统,应用于动态人机交互传感。该系统将电生理电极贴附在用户的手臂肌肉处,采集运动肌电信号,动作电压大于阈值电压时,数据处理发送给计算机,利用模式识别判断手势,实现实时协同运动。图3为智能机械臂控制系统流程图。

图3智能机械臂控制系统流程图
※参赛心得
提前布局,充分准备:鉴于赛程短暂,必须提前规划,全身心投入,对参赛材料精心打磨,确保内容丰富且精准无误。
注重格式,做好测试:参赛作品要源于实践,解决市场的痛点,具备可行性和实践性。论文撰写方面注重格式,突出创新点,确保摘要部分抓人眼球。技术展示阶段要提前准备,测试,适应场地以减少对实物作品的干扰,确保演示顺畅。
聚焦创新,选择赛道:在赛道选择上,应聚焦项目的最大创新点,提高与赛道的贴合度,以展现项目的独特性和优势。
细节至上,追求完美:细节在比赛中至关重要,从赛前筹备到赛中实战,再到赛后复盘,都需保持对细节的极致关注。针对数据的准确性、格式的规范性和演示的流畅性,都应严格审视,确保万无一失。
团队协作,术业专攻:团队成员相互熟知,指导老师积极鼓励,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提升效率,确保作品的高质量完成。团队分工要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分配任务,做到术业有专攻。
实践经验,提升能力:参赛可以积累宝贵的竞赛经验,提升团队协作和科研能力。期望未来该研究成果可以商用化,为社会贡献力量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