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一个重量级大学联盟成立,这次在西南地区。
5月12日下午,成渝地区20所大学共同发起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在成都正式成立。联盟囊括了成渝地区大多数名校,包括四川高校有12所、重庆高校有8所。
成立大会现场,还发布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立宣言”,20所联盟高校将以推动实现成渝地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目标,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目标实现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哪些高校参与其中?
据了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包含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成渝地区二十所高校。联盟高校将共同探索符合中国特色、西部特征、成渝特点的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新内涵、新路径与新模式。
四川高校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重庆高校有: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
联盟高校将开展哪些合作?
据四川在线报道,该联盟主要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公共资源共享与共建以及制度建设方面开展合作。
联盟成员之间要建立创新人才培养联合基地,联合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推动联盟成员学校之间学生跨校交流与培养,探索推动学分互换认定机制。两地的学生线上课程资源可以共享,同时,两地学生还可以联合开展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等活动。
联盟成员之间的教师还可以共引共享、互聘互用,跨学校授课,跨学校指导学生等。两地可以共同召开双城经济圈高校引才大会,开展教师联合招聘与培训工作。推动双城经济圈内政府对高校人事人才、社会保障政策逐步统一。共同探索人才评价体制机制研究。联盟高校要选派优秀的干部相互挂职锻炼等。
科研合作是此次联盟的“重头戏”,联盟明确,以联盟成员学校现有科研力量为基础,以现有优势科研领域为支撑,加强公共创新平台联合建设,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协同研究,共同实施巴蜀文化振兴工程,建设成渝跨区域高校联合实验室,整合吸引科技资源特别科技人才,打造双城经济圈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
高校强强联手成立联盟,成新趋势
近年来,高校成立大学联盟之风日盛,名校抱团发展大势所趋。
2018年10月24日,北京大学牵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加盟的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立。九所医学领域知名学府聚在一起,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2018年11月6日,由复旦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十六所香港和上海地区高校组成的沪港大学联盟成立。这是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合作的再次“升级”。
2019年1月11日,数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在北京大学成立,超过二十所高校出席了成立大会。数学是很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之一,数学“双一流”建设联盟的成立,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数学学科建设的改革和创新,为国家大战略服务。
2019年3月16日,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延河联盟)在延安大学成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知名高校加盟。九所高校均有“红色基金”,它们将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进行协同发展。
2019年5月22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重要成果发布仪式在安徽芜湖举行,现场成立了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发起成立的五所高校为华东五校。
2019年11月初,由上海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发起的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5所高校将积极推进高校科技园区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共建成果孵化和转化机制,输出更多科技成果。
一大批顶尖名校强强联手、抱团发展,成立大学联盟,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互通,更是共谋创新、携手前行。
无论是现在,或是将来,这都不是坏事。不过,大学联盟不能成为一个闭合的资源圈,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生态圈,海纳百川方能广袤无垠!